每天晚上,陆瑶放学回去,大家都等着她一起清点一天的收入。陆瑶专门做了一个本子,把日期、数量、收入、支出都整理好。自家的荔枝在第三天就卖完了,现在都是收村里的荔枝。基本每天都能卖200斤左右。今天是第七天,大家约定一周分红一次。
陆瑶把账本拿给小叔看,每天的钱都会用绳子扎好,高高的七捆。陆瑶觉得84年干小商贩真的好挣!家里荔枝一共卖了520斤,减去费用,一共是1036元,每家259元。其他的都是从村里收回来的,四天卖了820斤,减去成本,利润812元,小叔跟陆瑶一人一半。
刘梅把钱分了四份,只觉得做梦一般,钱怎么那么好挣。陆瑶笑着对妈妈说:“因为前些年的事情,给大家带来太深的影响,大家都不敢做,因为怕政策有变,再说这个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刘梅每天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虽然很多时候有陆瑶陪着,但是现在人真的能干很多,现在遇到想不懂的事情,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会主动思考,想不明白的就问女儿,女儿什么都懂。所以看书多,还是好的,看她家的女儿多聪明。
84年,南方的政策其实基本放开,遍地机会,松花县紧邻羊城,如果能抓住商机,钱是很容易挣到的。但是,现实是并没有人人都能看到政策的改变,也并没有人人都有这样的胆识。从村里把水果卖到镇上,其实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这个星期下来,一定有人知道销路不错,但是还没有人跟风,说到底一是在农村粮食是最重要,其他的事情可以往边靠;二是因为大家还是怕,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政策会再变,那段日子真的太折磨人。再说,村里来镇上走路要3个多小时,来回就耽误一天,卖给小叔对他们来说是最省事,价格不便宜,一天的劳动力也省了,怎么说也划算。
陆瑶一家基本没有怎么种田了,大伯一家都是职工,只有放假回去帮忙,小叔一直都是在外面打散工,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所以家里的田都是给了关系比较好的邻居种,到时候约定给多少粮食就好。所以对陆瑶来说,做这个最好,小叔有力气,脑子灵活,妈妈心细,她呢?就负责出个主意,把握大方向,其他的时间还是要花在学习上。
现在镇上的销路已经打开了,每天摘两次,价格跟销量都比较稳定。凤阳镇是松花县的中心,收入比起其他的镇相对比较高,如果要想提高销量跟价格,还得往羊城跑,其他地方卖不高价格,陆瑶打算去问问大伯怎么从镇上坐车去羊城,再详细做个计划。
晚上大家还是一起回到大伯家吃饭,现在她们晚上都在家开火了,家里条件好,陆瑶读书累,晚上那顿刘梅都尽力给她补补。
小叔把钱递给爷爷跟大伯,并把账本递给他们看。家里都是认识字的,爷爷看了数量跟金额,没想到这个这么好挣钱。他把钱收起来说:“荔枝的季节性短,所以这个荔枝生意做不久。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小叔看了看陆瑶,把账本翻到后来,指了指上面的计划说,“瑶瑶建议的,我们下个周末多收点荔枝,然后去羊城试试。羊城人收入更高,市场更大,我们先去试试。之后叫村里的老乡把个头比较小都烘干,到时候她一起收卖到羊城。”
南
第8章 计划去羊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