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章 丰收三千斤小麦!全年食无忧[2/2页]

睁开眼,回到老婆难产当天 是小青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吃,是肯定够吃的。
      这一大家子人,放开了吃,一个月得两百斤面粉,也就是四袋子。
      麦子的出粉率,是80%,剩下的是麦麸。
      三千斤,约莫出2400斤面粉。
      ……
      只睡了五个小时,司辰就爬起来,准备机械,出门。
      隔壁屋的万虹跟司老太,昨晚就听他说要去赵家垣收割麦子。
      因此,俩人早早也爬起来,赶紧给准备了早餐。
      昨天给颜立夏做的肉包子,还剩五个,今早全热了给司辰吃了。
      司辰这种大高个儿,五个拳头大小的大包子,才算吃饱。
      临出门前,司老太还给他带了个食篮——
      七八个煮鸡蛋,两个馍馍,一水壶凉白开,一些瓜果,叮嘱:
      “给你放后面了,中午回不来,你就稍微先对付一下,昂?”
      赵家垣距离司家村,足足有20公里,拖拉机的时速,也就2530左右。
      司辰是不可能回来吃饭的,太浪费时间!
      他道:“好嘞,奶奶,您回吧,安心照顾孩子。”
      婆媳俩目送司辰轰隆隆远去,不由得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这小子,还真是彻底转性子了,好哇!好!”
      晨风徐徐,吹起俩人衣角。
      一时间,感慨万千。
      “奶奶,我爸让我来给您家扛麦子,上房顶晾晒。”
      一个刚过变声期的青年音,拉回婆媳俩思绪。
      “呦,司奎啊。”司老太慈祥一笑,道:
      “你这马上就要高考了,快去复习功课吧,奶奶这边,还有你虹姨呢。”
      这年头的高考,还是在7月7—9号。
      2003年开始,高考才改成6月7—9号。
      后来,甚至只需要两天就考完了。
      高高瘦瘦、戴着眼镜的司奎,有些白皙秀气,他道:
      “不要紧,读书也要劳逸结合嘛。”
      “再说,我平时功底扎实,不在乎这考前的一时半会。”
      倒也确实,这年头不像后世,高考前疯狂临阵磨枪。
      学校还给他们正常放周六日呢。
      像是今天,周日。
      司老太顿时眉开眼笑:“虹虹,你听听,这小子真自信,好样的!”
      司奎腼腆一笑,食指推了推眼镜的中间。
      司老太转身,带着他进了院子。
      昨晚拉回来的麦子,全都一袋袋堆放在不住人的屋里。
      今天,得将麦子都扛到屋顶去,晾晒。
      这年头的砖窑洞,还都是拱形的,类似隧道。
      一连五孔窑洞,屋顶在修建时得打顶——
      将黄土混合其他材料,铺在成型的砖窑上面,厚厚一层,直到垫成平整的屋顶。
      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做得甚是瓷实,甚至还在每年晾晒谷物的季节,特地用石碾子一圈圈夯实。
      屋顶到地面,特地做一个宽宽的斜坡,方便上下。
      一袋湿麦子太重,司奎扛着颇为吃力。
      司老太就将麦子倒三分之一在院子里,剩下的让他扛到屋顶去。
      院子里宽敞,一样可以晾晒。
      ……
      司辰抵达赵家垣后,真真是被眼前的壮美景象,惊呆了!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麦子,金灿灿一大片!
      风吹麦浪,迷人眼的接连天际。
      赵家垣有将近五百户人家,总人口三千多点。
      全村耕地面积六千亩,农忙季节,那可不是一般的壮观!
      比如眼前,早晨七点不到,麦田里已经热火朝天了!
      不过,这一切,看在司辰的眼里,那都是一张张的:
      大团结!
      此刻,村里大喇叭里,传来村长赵三叔的声音:
      “咳咳!通知一哈,县里气象局的干部,来咱们村了,这个,有点要紧的事儿,要给老少爷们儿讲一讲。”
      司辰当然知道气象局的来干嘛!
      “赵家垣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县里气象局的气象员,文海。”气象员认真做工作:
      “今年,咱们赵家垣,仍然是我局重点帮扶的村子。”
      “昨天,连阴雨刚过去,可喜可贺,大家都开始抢收小麦了,这很好!”
      “但是,国家气象局连夜发布下来最新消息,台风‘须鲸,三天后在我国厦市登陆。”
      “‘须鲸,将会带来再一次全国性的大范围降雨。”
      “大概一周后,我们元孟县,也会迎来一次大范围的降雨。”
      “父老乡亲们,请大家尽快抢收麦子……”
      司辰开着拖拉机,一路直奔村集体。
      前世,这一场大降雨,让赵家垣的麦子,遭了殃。
      很多人抢收回来了,却在一连几天的大雨里,没办法碾压脱粒。
      麦子堆放在晒谷场,不知道发芽霉烂了多少去。
      作为元孟县久负盛名的纳粮第一大村,本来每年都会上省里市里的日报、电视台,宣传表扬。
      那一次,却因为粮食急剧减产,以遭灾的新闻,被全省人民扼腕叹息。

第30章 丰收三千斤小麦!全年食无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