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带着师兄弟两个去长安,
      然后被李渊知道,李渊当时刚刚建国没多久,想要继承隋朝全部政治遗产,所以也把师傅召进宫里讲经。
      师兄弟两人在外避难这些年,见多了人间疾苦。
      但是因为他们师傅的名声很大,即使逃难,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很尊敬,即使在当时战乱年代,他们依然能过的很好。
      师兄弟两人将这一切归功于师傅的名声大,因为他们师傅就是专门给皇帝讲经的,所以师兄弟两人也立志成为师傅那样的人。
      师傅毕竟年纪大了,又颠沛流离折腾,在长安没两年就死了。
      师兄弟两人继承师傅的衣钵,继续给李渊讲经。
      后来两人都得到了李渊的青睐,李渊为两人分别建了寺庙。
      兄弟二人虽然是和尚,但是喜欢关注朝廷政事,和官员结交。
      师兄弟两人开的寺庙名字由来,是在当年师傅在某个山顶创作的一首诗:
      《会昌盛景》
      会当凌顶意飞扬,
      昌世繁华映瑞光。
      风舞云舒天地阔,
      山河锦绣韵悠长。
      师兄法雅的寺庙就叫山风寺。
      师弟辩讥的寺庙就叫会昌寺。
      李恪今天来没遇到主持法雅,因为法雅已经出门到处散布谣言去了。
      李恪看人不在,也不想这里待着。
      但是监院不愿意放过这个和蜀王搞好关系的机会。
      连主持都是个游走在权贵之间的和尚,那么这个监院也不是什么好人。
      如果李恪只是个普通的百姓,别说让他陪同讲解寺庙历史。
      连让他知道的资格都没有。
      一路上都是嘘寒问暖,什么渴不渴,饿不饿,累不累。
      李恪不想搭理这家伙就想走。
      这个监院还说:
      “您看看,您都来到了主殿,干嘛急着走,给佛主上个香也不迟嘛。”
      李恪撇了撇嘴,我连信都不信,上什么香?
      而在主殿的两个小和尚看到监院来了,还带着身穿华服的贵人。
      赶紧一个人拿着已经点好的香,另一个拿来一看就是上好的蒲团。
      甚至连那些站在前面上香的香客都请到一边去,生怕打扰了蜀王的兴致。
      李恪看着这个小和尚的眼神里全是殷切,就想着随便糊弄下的了,还得去找法雅。
      李恪很好奇,法雅到底是怎么散布谣言的?
      听大哥说的,很多老百姓都被吓的每日“阿弥陀佛”。
      李恪拿着香,只是随便弯腰就把香给那个小和尚就准备离开。
      没想到另一个小和尚拿着功德箱过来。
      “贵人,要不要向佛祖捐点香火钱?”
      李恪诧异,你这是捐钱的意思?你都拿着功德箱来我面前了,就差往我脸上杵了。
      “不捐!”
      小和尚一听李恪拒绝,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谄媚的模样。
      双手合十说道:
      “贵人,这佛祖慈悲为怀,定会庇佑贵人平安顺遂、福泽深厚。
      您今日来到这佛殿,便是与佛有缘,些许香火钱,也是为自己积攒福报呀。”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

第203章 山风寺的由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