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蔡邕趁机登位,何进议动四路兵[1/2页]

身为反贼,幸得仙子青睐 煮小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先帝驾崩、卢植下狱之后,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黑山小贼,已成为每次朝议绕不过去的中心。
      何袁视其为异军突起的威胁——或说袁氏更为直接。
      如今天下,袁氏占据绝对的舆论鳌头。
      先帝驾崩,新帝年幼,依附于皇权的宦官势力瞬间坍缩。
      天下人要当官、要往上走,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为宦官浊流、其二便是世家清流。
      如今宦官这条路走不通了,谁不站队士族,谁就是跟前途过不去。
      而袁绍,自党锢解开后,便成了显而明之的士族领袖。
      莫说现在官拜司隶校尉,此前他以守孝布衣之身,便能操纵政局,谁敢明着跟他作对?
      可以说,天下有多少人在骂宦官,就有多少人在吹捧袁氏和袁绍。
      而秦沧,便成了独一份的刺头!
      所有人都在夸袁氏海内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恩德布世。
      怎么夸袁绍的?——天下楷模袁本初!
      所以根基浅薄的杀猪宋玉何进上位后,不得不依赖袁绍来巩固自身地位。
      结果秦沧跳起来摇旗大骂袁氏是‘妄窃皇权的窃贼!
      这年头,互相敌对很正常,但上来就掀人家底裤的——那是一点挽回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另一方——随着刘辨上位,本应化成死灰的皇子协党,竟将希望寄托在此贼身上。
      手握西园军的蹇硕,更是听取蔡邕意见,死缩在北宫不出,一味拖延等待援军抵达。
      这就导致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移了历史的轨迹——蹇硕本是谋划刺杀何进失败,又遭张让等人抛弃后,被何进直接搞死的。
      如此,这一路北来的贼军,竟隐隐影响着朝局的走向。
      “嘿!如此说来,此贼倒是有趣的紧!”
      靠后位置,曹操忍不住笑出了声。
      在引来几道严肃的目光后,他连忙将嘴闭上。
      “既有使匈奴中郎将上书,尚书台当遵从其意见,认可秦覆之在黑山的地位,以免事态再度扩大,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这样的好机会,蔡邕又怎会放过呢?
      这段时间和他交手最多的便是袁隗了,他立即站出:“王子师有失臣节!兵败不能为国牺牲,反为贼说话,哪有天子从逆臣的道理?”
      张让阴冷一笑:“太傅,王子师可是你推上去的,之前夸他‘忠坚之臣的可也是你。”
      “怎么,能用时是中坚之臣,不能用了便是逆臣?”
      “忠臣之论、逆臣之论,太后和天子又该听哪一个呢?”
      “若是忠臣,王子师之言为真,秦覆之安定地方有功,尤胜张燕,自当认可他。”
      “若是逆臣……太傅举荐逆臣担当大位,意欲何为?”
      张让也是斗争的老人了,阴阳怪气那是有一套的。
      袁隗向何后拱手:“王子师委贼变节,确实是臣识人有误。”
      “一句‘识人有误,使北面多生兵戈,将南匈奴拱手让人,太傅此言太轻了。”蔡邕咬着不放。
      战争服务于政治,但战争同样会反噬政治。
      打赢了施政者地位权势更进一步,打输了自然得背锅,这是不变的定律。
      然而,袁隗是如今袁氏台面上的当家人,天下许多故吏的主子,所谓的‘国之栋梁——更重要的是,他是刘辨的重要拥护者。
      他的太傅身份,是绝不能轻易罢免的,罢免他无疑会伤害到刘辨,这一点何后也不能接受。
      在张让趁机发难,张口就要袁隗辞职谢罪时,朝堂立即扬起激烈的反驳之声。
      大将军何进更是直言:“胜负常事,错在于夫罗畏惧投敌,王允臣节不坚,何以反害国之栋梁?”
      “太傅近来为国事多劳,不如暂歇尚书台事宜。”蔡邕凛然高声:“邕不才,愿暂代领数日!”
    &nbs

第140章 蔡邕趁机登位,何进议动四路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