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大赛代表的是人类期待翱翔外太空的梦想,将来如果地球发生更严重的灾难,人类还可以依靠飞船获得延续,至少是一种希望。
而机器人代表的是替代人类尖端的一种科技,在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或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让机器人代替,越先进就越能实现人类期待的目标。
机器人比赛的观赏场地还是设在飞船比赛的地方,毕竟这里的温度还有地形都非常不错。
机器人的比赛分极寒和极热的地带,对机器人的材料要求较高,还需要超强的机械脑自主分析能力。
比赛任务:到极热地区和极寒地区指定的一处山洞内获取50公斤以上的岩石。
比赛规则:机器人独自完成任务,不得采用无线指挥,而且只能步行往返,最终以时间作为比赛的分数依据,未完成任务不得分。
任务看似简单,但问题是需要分别翻越一道山崖和一座四百米的大山,地形地貌都十分复杂,虽然允许绕行,但是路途遥远,在时间上容易丢分。
“比赛的规则都在大屏幕上写着,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占用大家都宝贵时间,这次比赛是采取的抽签制,下面我们有请五号基地的五号机器人登场……。”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观众台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只见五号飞船的库房们打开,两米高的五号机器人,稳步的向观众台走来,到了指定的圆圈内停了下来,此时它正面面朝着即将出发的目标。
五号机器人看上去和人类无二,区别在于:小腿外侧分别有两个轮胎,脚底和后背还有组合的履带齿轮,十根手指尖分别有螺旋型可退进的电转,有攀岩使用的扩放抓,还有灵活性十分明显的千节椎……。
它那两只眼睛不时的发出蓝光,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环境分析仪,全身上下到处都充满着科技感,至于别的从外观来说目前还看不出来。
主持人一声令下,一号机器人腿部弯曲了下去,轮胎落地,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在平坦的停机场狂奔。
机场上灰尘覆盖的小坑小包都被它轻易躲过,可见环境分析仪的重要性。
10架无人机在它周围监控着,前方还有军用战车录像,道路复杂的地段也有定位摄像头严密监视着它的一举一动,甚至高频低频断的接收器也不停的防止出现作弊的人为遥控。
一号机器人在30公里的地段离开了机场,进入了道路复杂的坑洼路面,这里曾经有农田也有矮屋,如今早已沙化几百年,经历了极寒极冻的气候后,表面一层就是浮灰。
2米高的机器人有一半的身体在这阻力不大的浮灰内游走。
机器人的密度传感器通过反射的信号反馈到机器脑里,然后由机器脑判断合适的路线。
一号机器人时而停止,时而转向,还会站起身来用人类的步伐前进。
看上去复杂,其实这才刚开始。
越往前行,温度就越高,机械运动的润滑起的作用就越小,润滑液变得像水一样出现了气泡,机器人和一样会出现各种的不适宜。
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升温15摄氏度、升温、50摄氏度,升温80摄氏度……,外表的温度导致机器人内部的温度更高。
人类通常使用的石油提取精华已经无法适应这样的温度,那么更加粘稠的混合物才能在高温环境中让机械的精密处正常运作。
不过,科学家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提起负100摄氏度到正300摄氏度的活性润滑物质,确保机器设备的关节能够正常运作。
极热的地区不是短时间行成的,而是因为引力变小,大气压变厚形成了内似凸透镜的原理,才把地表温度变得越来越高。
目前极热地区的最高气温为89摄氏度,而地表的物体温度已经达到了278摄氏度,扛不住这个温度的物质已经跟大气层和二为一了。
当然这也是极个别偶然形成的现象,大多数地区因为空气的流动,还是在40摄氏度和150摄氏度之间的。
五号机器人离开了浮灰深厚的田园地带,又进入了道路崎岖的山路地形。
山路的地势偏高,浮灰较少,但是轮胎已经起不了多少的作用。
在不少很陡峭的地方,机器人可以躺下,利用脚底的履带结合后背的履带快速行进,但是遇到过于复杂和陡峭的地方,就不得不用步行。
这个时候的自平衡系统就很重要了,所谓的自平衡系统就是指的重心,就像不倒翁一样,机器脑通过各个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通过快速分析录入记忆系统,再控制机器人的腿部进行距离和方位的运动,最终还得自身的平衡。
五号机器人
第40章 机器人差点变机器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