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 异食癖[1/2页]

变态解构师 伯百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临床医学上,异食癖被认为是患者会持续性地(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咬或者吃一些非营养、非实物的东西,比如纸片、毛线、毛发、石头、沙子、泥土、玻璃、肥皂等。
      除此之外,异食癖患者在吃这些东西时,会感到十分快乐和兴奋,如果不吃,则会无精打采,十分不舒服。
      因此,这也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性行为。
      后来,研究发现,异食癖患者在药物干预和心理治疗两相对比下,后者更能健康地让其恢复正常,而药物干预,只对一些具有微量元素缺失的患者才有用。
      但,大部分异食癖患者,不仅仅是微量元素的缺失,更主要的,是心理的缺失,长期下去,导致心理扭曲,形成变态行为。
      故,几经变更和辩证之下,这种集生理和心理于一身的病症,在20世纪末,被纳入了“变态心理学”中,成为变态心理学里的一种病症——异食癖。
      在最开始听樊道明解释“吸血鬼事件”的时候,袁意就曾想到过异食癖,在看了录像之后,袁意基本确定,这人大概率就是异食癖患者。
      在《异食癖诊断手册》中,罗列出的异食癖患者经常摄入的非食物物质的前十名如下:泥土、沙子、岩石、肥皂、冰块、毛发、纸张、玻璃、尿液、粪便。
      其中,有一些著名艺术家,甚至是科学家,都有异食癖的症状。
      最著名的当属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就有着不定期频繁性摄入冰块的习惯,无论冬夏,而且,还是大量摄入,否则就会“发病”。
      异食癖患者不在少数,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之所以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只是因为异食癖患者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掩饰自己的异食癖行为,甚至是极为亲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会偷偷“进食”,不让外人知道。
      这种偷偷“进食”的行为,会增加他们的兴奋感,让他们的异食癖症状变得愈加顽固,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渐产生双重依赖,久而久之,将会非常难治。
      据相关数据统计,人群中的异食癖患者人数高达百分之五以上,而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人,都具有成为潜在异食癖患者的倾向,只不过是道德束缚住了而已,以及没有尝试过而已。
      除此之外,高达百分之五十的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异食”的情况发生。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泥土,而且还觉得泥土非常香甜,只不过,长大了之后,在道德束缚和家人约束下,逐渐戒掉了,一旦从心理上戒掉,生理上又逐渐适应了之后,再去吃土,身体就会受不了,一旦身体有负面反馈,自然就没法继续吃下去了。
      再比如,还多人在青年时期,会特别迷恋汽油或者是汽车尾气的味道,闻着那种味道就会感觉特别爽,全身舒畅,还有种莫名的兴奋感,其实,这也是一种前期的异食癖症状表现,特别严重的患者,就会开始喝汽油,形成真正的异食癖。
      总而言之,人群当中,异食癖患者不在少数。
      很多人连自己是异食癖患者都不知道。
      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味道怪异的零食,其实是毫无营养价值的,甚至吃了之后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有些人,就是特别喜欢吃这种零食,久而久之就会上瘾,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即使知道这种食物危害身体,也控制不住,这,也算是一种异食癖,只不过在心理上还未到变态的程度而已。
      袁意简单解释了一番异食癖的情况,听的大刘啧啧称奇。
      大刘又惊又奇地道:“这么说……这个吸血鬼其实是一个患有异食癖的人了,而他的食物就是鲜血?”
      袁意道:“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种解释最能说得通,当然,也可能有别的解释,只不过概率相对较小而已。”
      大刘嘴里“嗯嗯”了两声,一边思索着一边道:“可即使知道了他是异食癖患者,知道他喜欢喝鲜血,我们也没法找出这个人啊?”
      袁意道:“不要急,我们既然知道了他为什么偷血喝,知道了他的动机和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他的心理状态,反推他的基础特征,有了基础特征,就会缩小调查范围。”
      大刘摸了下巴道

第七十五章 异食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