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进货渠道[2/2页]

人生重启二十年 寸草不生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电费和电话费,用多少你就交多少,每个月到我这缴纳就行,税收的话,税务局给我们市场核定的是每个摊位每个月一百二。就这些。”
      “行,那我就知道了孙哥,既然完事儿了那我就走了,有时间老弟请你吃饭啊,孙哥。”在与孙主任的客套之间,顾宪坤走出办公室,来到自己的摊位面前。
      看着眼前的空摊位,顾宪坤感叹道“这即将是新的开始。”
      接下来两天,顾宪坤除了在附近城中村租了一间房休息外,就一直在装修自己的摊位,买了几个模特和衣架,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衣服了。
      至于去哪进货,顾宪坤还是比较头疼的,因为以前没接触过,就知道去广州那边。
      在接触了一些做服装生意的大哥大姐们之后,顾宪坤总结了一下进货渠道。
      首先是广州,因为广州的款式比较简洁,面料新颖,做工精良,颜色比较艳丽,花型和面料上的图案也比较洋气,适合小姑娘穿。
      其次是温州,他们的货设计比较复杂,喜欢把不同的面料拼接在一件衣服上,款式相比广州货老气,也更接近正装,比较适合三十岁以上的女性或上班的时候穿着。要么就是另外一个极端,颜色大红大绿,把某一个细节作为整件服装的亮点,比如一个大翻领,或一粒很夸张很大的纽扣或腰带扣,这一类的服装,特别对打工妹的胃口。
      最后是杭城,大都是温州货、广州货的仿版,做工比较粗糙,市场里什么好卖就仿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比正版便宜,所以对正版的冲击很大。
      三个地方的产品,顾宪坤观察了以后还发现,在纽扣、拉链、包括洗唛这些辅料的差别也很大。分清了这些差别以后,顾宪坤发现,广州的产品是卖的最好的,而且他们几乎三四天就换一批款式,或原来的款式每天还在卖的时候,就有新款来了,这些新款,都放在下面,很少出样,大概是怕被人仿款。
      只有老客户来的时候,他们才会把新货拿出来,直接卖给老客户。
      这也是一个试单的过程,就是由这些老客户,帮他们验证新款好不好卖,不好卖就马上掐掉,换其他的款,好卖,就大量地下单给广州,接着就等大货。
      所谓的大货,就是大批量的货,大批量的货上来以后,他们才会把样出到墙上,或者模特的身上,但这时候,已经又有新款,在下面秘密地供应给老客户了,就这样一茬接着一茬,无限循环。
      顾宪坤每天从市场出来,都会去门口的书报亭转转,既然要干这一行了,他自然要去了解这行,书报亭里,关于服装方面的杂志并不多,主要就是《上海服饰》、《世界时装之苑》和《瑞丽》这样几种。
      顾宪坤看了以后,他觉得《上海服饰》更接近温州货,《瑞丽》上面,一大半都是日本模特和服装,更接近广州货,市场里的有些货,干脆是直接抄了杂志的。既然选定了去广州进货,顾宪坤便定了最早一班去广州的火车票,是15号下午一点多钟的车票,他们到广州的时候,已经是17号的下午1点多钟。

第四章进货渠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