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双方将领于城外罗浮坡相见,详谈议和一事。
      众人听闻皆知有诈,若这秦军真想议和,直接退军,派人来城中议和便可,偏他们以不相信燕军为由,相约罗浮坡。
      此时我军优势甚大,完全可以将此事置之不理。偏偏王监军污蔑我等想要军功,才拒绝议和,视百姓安危于不顾。
      并联络城中百姓,联合起来,抵抗我军。此时城中之人皆信以为真,我军步履维艰,迫于无奈,只好应了王监军的要求,前往罗浮坡。
      我想着即便对方有阴谋诡计,只要我军早做预防,便可应对自如。
      我将三万将士,五千一队,分为六队安排在罗浮坡外围山上。
      只带着二百家将去了罗浮坡,到了那里,果然如我所料,并没有见到秦军将领,等我们再想下来的时候,秦军突然杀了上来。
      我第一时间,放出信号。眼看着家将一个个倒下,之前安排在周围的将士们却无一人响应。
      家将们虽极力护我,我最终还是被打落悬崖。被滚滚江水带走了。
      或许他们是看到我掉落江中,以为必死无疑,便都以为我死了吧。”
      说到这里,杨洪语气中带着无限的怅然,带着种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
      杨洪继续说道:“不知过了多久,待我醒来后才发现救我的是个乞儿,我便收了他为义子,还给他取了姓名,便是杨林。
      后来我才听说了,我已经战死沙场尸骨无存的事情。
      好在最后燕军还是打退了秦军,免了我一世的骂名。
      本来我想着回燕都,不论功过生死,总该对先皇有个交代。
      可是一路走到这里,身体就越来越不好,最后连行动都困难了。
      去燕都对我而言简直难如登天。渐渐的也放弃了这想法,或许天意如此吧。
      我这副残躯能苟活至今,都是靠着杨林的照顾,这孩子,侠肝义胆,一身忠义,像我杨家人。
      现在先皇已经故去,我对燕都更没什么留恋的。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杨林了,好在你来了,我这把骨头不行了,杨林却不错,你将杨林带回去吧,他能帮上你。”
      杨洪虽远离朝堂,但是对朝中变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说杨林能帮上容洌什么忙,意思是不言而喻了。
      容洌没想到自己无心的一个举动,竟然能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昨晚容洌听宁筠说,杨大叔是多年内伤未愈,再想到他又姓杨,虽然人的模样变得认不出了,可声音却还很相像。
      所以才想着过来问问,虽然希望不大甚至没有,但问了至少能心安。
      再听了杨洪讲述当年之事,才明白原来其中玄妙颇多。
      那王监军原名王忠善,本是先皇身边十分得力的宦官。
      先皇命他监军,也是觉得他与杨洪皆效忠先皇,能够互相帮扶,取长补短。
      谁料战争胜利后,这王忠善回燕都之后,直接指出杨洪莽撞行事,逞匹夫之勇。
      不顾他的阻拦,执意出城,最后才落得身死收场。
      先皇感念杨洪曾经的忠勇以及立下的汗马功劳,并没有为此降罪于杨洪。并追封杨洪为辅国大将军,赐号忠勇。
      想来杨洪也是知道此事,最后才决定隐姓埋名,就当做真正的杨洪已经死了。至少死去的杨洪在先皇心中是个忠勇之士。
      有时候死了比活着好,死了他就是忠勇之士,如果活着,不管遭受过什么,结果都是另外一番光景。
      而现在这王忠善已经成了燕皇身边的红人,比先皇在时风头更盛,原因是什么,不言而喻。
      大概杨洪也是明白,才不愿回燕都。
      看着曾经教了他近一年武艺的人,他至今还记得他铁血硬汉的样子,浑身肌肉有力的挥舞刀枪的模样。
      可仅仅年过四十,他就变成这幅模样,大概不仅是身体的病痛折磨,还有心病的原因吧。
      容洌这样想着,便说道:“杨林虽然不错,却远不及您。您才是真正能助我之人。”
      杨洪闻言自嘲一笑,“我这幅样子,自己都难活,还能怎么助你。”
      容洌肯定的说道:“您放心,宁筠说能治好您,肯定就能,她从不说大话。”

第40章秦燕之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