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同进士出身,以避免失意文人叛国的情况发生。
      殿试。
      虽然不像春闱那般让人紧张,可因为是仁宗亲自主持的缘故,可却多出了许多的礼节。
      考试之前,一通拜东拜西。
      对于这种繁琐的礼仪,对于孙志高来说,自然是不太感冒。
      只觉得无语。
      可对于其他的贡士来说,却诚惶诚恐,很是激动。
      就连一旁的盛长柏眼神当中都带着一丝淡淡的狂热。
      最终……
      众位贡生按照顺序落座,开始考试。
      当先一排,三张桌子,留给的是会试头甲三人。
      往后就是十张桌子一排。
      在这富丽堂皇的大殿当中,倒是并不显得拥挤。
      殿试开始。
      只考策论。
      乃是仁宗亲自出题,然后由内侍大监宣旨。
      罗里吧嗦一大堆,大抵就是说,仁宗知道天下民间疾苦,却忧愁如何治理。
      然后,希望在场贡士,做一首民监赋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艹!
      又是命题作文,还是赋文。
      孙志高脸色有些黑,不过,经过上次的刑罚忠厚之至论。
      孙志高心中也是积累了些信心。
      不就是作赋吗?
      写就是了。
      若要以“民监赋”为题创作一篇赋。
      《民监赋》
      那就要,先写序言。
      孙志高经过思考过后,直接开始动笔。
      序曰:
      古之王者,以民为天,民之视听,实乃君之镜鉴。
      今我朝圣明,垂拱而治,然则民之疾苦,犹须察之以情,听之以耳。
      故作此赋,名曰“民监”。
      写完序言。
      那就必然是经典的开篇明志。
      遂,孙志高接着动笔往下写出开篇。
      乾坤既育,万物萌生,民为邦本,国之大经。
      王者之治,首在安民,民之向背,国之兴衰。
      吾观今之世,圣明在上,然则民情之微,犹须细察。
      明志完毕,自然就是要感慨民生疾苦,艰难。
      不然……
      岂不是有违宗旨?
      嗟乎!
      民之生也,何其艰难!耕耘劳作,以养天年。
      然则赋税繁重,徭役不息,致使百姓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又逢天灾人祸,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此情此景,岂不令人痛心疾首!
      然后……
      再大胆一点,建议皇帝该如何做是。
      还是搁在别的朝代,教皇帝做事,那必然不行。
      可在宋朝,教皇帝做事,那是一个臣子有能力的表现。
      王者之治,在于视听。
      夫视听者,乃君之耳目也。君若明察秋毫,则民情可得而知矣。
      然则今之视听,或有蒙蔽。奸臣当道,蒙蔽圣听,豪强横行,欺压百姓。致使民情不得上达,冤屈无处申诉。此皆君之视听不明之所致也。
      夫民者,乃君之镜鉴也。民之视听,实乃君之耳目。
      君若视民如子,则民必视君如父。君若听民之言,则民必献其策。
      故曰:以民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民为鉴,可以知兴替。
      今我朝圣明在上,愿广开言路,察民情之微,听民声之怨。则我朝必将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矣。
      当然了,作为一个聪明人,也不能只教皇帝做事,该有的马屁也不能少。
      嗟乎!民之艰难,谁人知之?君之视听,谁人察之?
      愿我朝圣明在上,以民为镜,以民为鉴。则天下可定,百姓可安。
      吾辈虽微末之才,亦愿献言献策,以尽绵薄之力。
      愿我朝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至此,艺术不艺术的不知道,反正孙志高的民监赋是做完了。
      不知是原身的功劳,还是前世的功劳,文章说不上写的有多好。
      但是,这写的那叫一个快啊!喜欢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请大家收藏:

第80章 殿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