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何物?
情本非物,缘何相问。
碧若清在山上清修二十年,却对这个字不甚了解。她在师父丰富的藏书里读到过一些故事,看到过佳人才子,伉俪情深,或是云游天下,不拘泥于俗世红尘的双修道侣。这些人在那些陌生的故事中分分合合,或是相爱相敬,或是携手同游,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问明日和前尘,或是有缘无分,或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或是郎有情妾有意但一腔情愿终付诸于流水,更有些情愫的面目可憎,由爱生恨,从原本美好无暇感情中生出不可化解的执念来,就像那上古时期的神女,因被负心人相负,也因自身执拗病态而不知悔改,以一人之恨又负了万千生灵,最后竟生生堕为怨女痴鬼。
说来说去,所谓的情也不过就是一颗心。每个人的心都不同,每个人心里的情自然也不同。修道不易,修心很难。就算是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想要弄清自己的心意都已经极其不易了,更何况是别人掩藏于层层伪装和隔阂下的那颗心?
她生来就长了一双能看透世间真相的眼,却看不透董攻玉的一颗真心。虽然她自幼便知晓,别人真心是最难得之物,不该强求也不可奢望,否则极易催生心魔。但每当她想到董攻玉眉眼间似有似无的沉重和阴郁时,她就对他不曾说起的那些隐情感到并非探究之意的低落心情。
这时,她感到神识之内,默默守护她道心的一团魂火亮起了深蓝的光芒。那是她师父的魂火,从他的左肩取下。
“我造下的孽,此生亦无法赎罪。我身往黄泉之渊,深陷苦海之中,永世倍受劫难,不得超生,但将这左肩魂火放于你身上,陪你走红尘的路,同你见俗世的人,只作我对你最后的相护,亦作我对这人世间最终的牵挂。”
临终前,师父平静地看着她,说过这番话。
闻言她难免流泪,师父只是看她,最后一次露出了笑容,笑得超脱又难掩落寞,伸出瘦骨嶙峋的手,为她抹去眼泪。
这并不算明亮的光芒,总在她也难免心情低沉丧气之时,为她带来力量。
林容和一路都若有所思的碧若清走到了接待室,才发现茅山确实来了人,那人也确实是董攻玉的熟人,但这位白发飘飘,面容却年轻清俊的修道者,竟就是董攻玉在修道界有着巨大名望的师父,文秀大师。
文秀穿着一身道袍,他刚到没多久,他的到来目前为止还没有惊动太多的人,就连他的师弟愈心似乎也并不知道他来了。
自从二十年前的修道界大战之后,他就在茅山避世,平日里除了教导弟子之外,就连门派事务也毫不过问,更遑论修道界的大事。他已经有足足二十年,没踏足过茅山以外的地方,故而林容从未见过他,但是一搭眼,她就看出了这肯定是个修为高深莫测的高人。他身上的气息温和淳厚,灵力似有似无,就如同普通人一般,却令人感到如沐春风的亲切之感,并不像叶重山和其他的修道界高人那样充满着强者的威压,但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境界的高深过人。
林容暗自猜测了一番,觉得若是有名之人前来总局,不可能就这点排场。她想了想,认为茅山是道学千年名门,卧龙藏虎,这可能是茅山哪位从不显山不露水的高人,就看了董攻玉一眼,然
第111章 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