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妃各尝了一块,她从未尝过此种精致的点心,颜色亮丽养眼,尝入口中香甜糯软,旁边蓉儿讲起第四种点心的故事来。
“据说有一年,在前朝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洪蓝无想寺小憩,有人进献玉带糕作为贡品送到皇帝面前,皇帝品尝后啧啧称赞,御封为“一品玉带”,此后声名远扬。玉带糕以冰糖、桃仁、红梅、青梅、桂花、莲子、桔饼、米粉、麻油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黄色的核桃似黄金,绿色的青梅似翡翠,莲子和桔饼如同珍珠玛瑙;四周有米粉镶成的白边,酷象一条玉带。玉带糕不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阴强身、润肠益气、清炎健胃、生津润肺等功能。”
刘妃听了有趣,忙问道:“你说的前朝皇帝是哪一位?”
蓉儿听了一怔,这才想起吹牛过了头,现在是后唐五代,玉带糕的故事是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发生的事,连忙摇摇头,“哎哟,娘娘这一问,我还真忘记是哪朝的事了,反正是位皇帝啦。”
刘妃看她着急晃脑的样子着实可爱,“扑哧”笑了出来,“我是听着有趣,想不到就不要想了,接着往下说,后来怎么样了?”
蓉儿就又捡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挑了几个讲给她听,刘妃听得一个劲咋舌道:“这个皇帝真是有趣,而且很有智慧,本娘娘自问也读过几本汉书,怎么想不出来这人是谁?”
不一会儿,点心就下去了一半。
刘妃突然想起一件事,将最后一口糕点吞咽下去,又重拉起蓉儿道:“本娘娘听得高兴,到把正事给忘记了。”
蓉儿见她神色严正起来,忙站起身子,问:“娘娘有事但请吩咐,蓉儿但凡能做的,一定不留余力。”
刘妃拉她坐下,“蓉儿,我正是有事要请你帮忙。你能治好亚子的伤,一定也能帮我治好此人。”
蓉儿听她说得极其郑重,不由得也紧张起来,她可不是医官,难不成刘妃有什么疑难杂症要找她医治?
刘妃看她眼神就知道她想错了,忙解释道:“姑娘可别乱想,不是我,是晋王。”
原来,晋王脑后面上长了一个疽。
疽就是中医所说的毒疮,又叫痈疽。
晋王生的这个毒疮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一直是时好时坏,这半年来为了夹寨之战,他是日夜操劳、衣不解带,今年又是极其寒冷,导致他脑后的这个毒疮又发作了,而且这次更加严重,毒疮的位置也是特殊,长在后脑上,令他睡眠之时无法平躺,只能趴着睡,实在是难受。
刘妃令太医官给开了几幅药方,吃了都不管用,这才想起蓉儿来。
她满眼的期望,她以娘娘的身份恳求蓉儿,为晋王医治这难言的疾病。
蓉儿随她到了晋王的寝宫,两处宫殿相处不远,刘妃只带了随身的婢女,走了几步就到了。
晋王斜靠在锦塌之上,他以这种姿式半睡半醒着,无法踏实地睡上一觉,头上的疮毒令他痛苦不堪。
蓉儿入殿后停住,刘妃紧赶几步来到晋王身前,轻声唤醒道:“王爷,蓉儿姑娘来了。”
晋王睁开充满血丝的双目,毒疮牵动神经,痛得他眉间收了收,额上出现深深地川字纹。
“请蓉儿姑娘进前来。”他不愿在旁边面前露出疲样,挣扎着坐直身躯。刘妃忙拿个枕头给他后背垫好。
蓉儿上前施礼,“蓉儿见过王爷!”
晋王强力牵动嘴角笑了笑,“本王旧疾发作,令本王难以安寝,才要麻烦姑娘。”
刘妃向蓉儿使个眼色,蓉儿上前来到床边,只得硬着头皮说:“小女本领有限,只得抖胆一试了!”
她移到晋王侧面,拿眼仔细一看,真是吃惊不小。原来这个毒疮已经大如碗口,皮下组织化浓形成一层透明的薄皮,四周渗着腥臭的血水,她要了一块白细纱布,按在浓血上取了一些血水,放在鼻尖闻了闻,臭味令人想吐,甚至比亚子的伤口更加难闻。
她的蹙眉想了片刻,问道:“王爷是否有畏寒的症状?”她看屋里生了火盆,王爷身上还盖了三层厚棉被,故此才有一问。
晋王点点头,“是啊,本王感觉很怕冷。但又一直发热。”
蓉儿道:“这是一种毒疽,是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毒疽按现在医学的说法是浓疮,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但历史上因这种毒疮而死的不乏少数。
“王爷的头部是不是受过伤?”蓉儿问道。
第152章 晋王疮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