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8章 249、六人会诊[2/2页]

末路求索 望天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户人家买了几只鸡,发现了这个盘子。当时是放在鸡舍专门喂鸡的,老农见我买了这么多只鸡,没有什么东西喂着,就把那盘送给了自己。当时也没有在意,把它随便放在了袋子里带了回去。
      在路上觉得它非常的脏了,而且还有一股子的味道。就在路边上洗干净了,这时才发现了后面的几个字。所以觉得应该值些钱,所以就把它留下来了。一直发来,也找不到人看一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正好认识了林姐,这才帮我找了众位专家一起来鉴定了。”
      听了鲁力的介绍,众人到是面面相觑,这说了等于没说。更绝的是,这个不知真假的盘竟然是别人随手给的,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价值连城。
      六人又是讨论了一番,邓老把盘小心的递给了鲁力。开口对众人说道:“这个盘估计是真的,但我们也没有最终确定。我还是先把这个盘的一些情况给你们介绍一下。
      这个盘的全名叫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原来应该是宫廷御用的物品。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永乐皇帝朱棣从其侄建文帝的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从南京迁移至北京,南京作为陪都。北京建成新都后,两京所用的瓷器数量和品种都大大增加,景德镇御器厂担负了大部分的宫廷用瓷。青花瓷器从元代烧制成熟后,在明初洪武时期似乎曾一度衰落过。永乐朝开始,景德镇的青花细瓷又出现了新的高峰,可以说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已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青花色泽浓艳。而且由于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的钴料,这类进口的钴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烧造中能呈现宝石蓝的色泽,而且正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在青花部分出现黑铁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铁斑点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使后人无法模仿。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它是真的。可是其中又有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这个盘现今已发现的全世界只有三个,而且都没有款识。但你这个前面的这些特征都非常的吻合,唯有最后一点不吻合。你这个盘的底部有款,而且还是大明永乐年制。所我们一下也判断不了它的真假。如果说是真的话,和其它几个现世的盘完全不全,那真的是价值连城,如果是假的,我们估计也值几个钱。看样子就算仿造的,时间也不会很短。”
      邓老的一席话把剩下的几人都说的有些热血沸腾了,鲁力的手心里都不由的冒出了汗。看了看林姐和邓老,不由的问道:“邓老,那我该怎么办呢?”
      邓老摇了摇头:“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拿到开放的大城市,比如说嘉德士拍卖行,他们应该能够鉴定出真假的。”
      听了邓老的话,钱力把盘小心的收了起来。对着邓老和众人鞠了一躬:“谢谢众位了,我打算把它拿到东州去看一看。”
      邓老也点了点头,众人坐在了桌子上,整个晚餐的时间都再讨论着鲁力的那个大盘,个个都想知道答案。有几个人更是非常直接的拿出了电话在和一些人讨论着什么。
      鲁力也由初时的紧张渐渐平静下来了,管它呢,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248章 249、六人会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