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放学后,姬阳算是看见太孙这名头的残酷了,朱瞻姬还没走出国子监,就被接走了,被朱棣安排的武师带走,至于为何,也当然是因为校阅上,要朱瞻基完全展现出皇家威仪,不能有半点失误,从而加强的特训。
      毕竟在他们这一批人里面,太孙就是皇家的脸面,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皇家脸面,都不能输。
      这又让他打心底感觉,还是让汉王当个逍遥王爷好,他也跟着混吃等死就行。
      而等姬阳回家后,阿福就立马找上了他,说了一些关于报社的问题。
      应天府还好说,但是想短时间,让大明所有城池都开一家报社出来有点不现实,特别是北方,本来交通不是很便利,加上山川河流阻隔,就更难了。
      姬阳稍微思考一下,整个大明肯定先不急,甚至那样可能五十万都不够用的呢?先在南方所以大城市开启,后面慢慢推广出去。
      然后姬阳问起了更加重要的事。
      “我要你们准备好的东西,准备好了没”
      “殿下,这其余得神像啊,龟壳啊,等等还好说,就是这陨石有点难办啊”阿福快速说道。
      姬阳扶额,“谁叫你们找真陨石的,随便搞块大石头就行了,不过上面尽快刻好,永乐大帝,顺天意,统万民,千古明君也”
      “到时我会安排,这东西该出现的地方”
      姬阳说完,阿福犹豫了一下下,小心问道“世子,我们这么做,陛下知道了真不会怪罪”
      “放心,我说不会就不会,况且这是好话祥瑞,又不是写得,永乐死而子嗣相残,怕什么”
      “世子殿下慎言慎言”啊福直接被吓跪了,这话他听都不敢听,这世子却是信手拈来,王爷也是陛下子嗣啊,说这话就不怕遭雷劈吗,世子你可真孝。
      然而他哪知道,姬阳说得完全是实话,历史上,永乐大帝朱棣一死,他父王就出来搞事了。
      “行,你先下去办好这事”
      “遵命世子”
      阿福一走,姬阳回到了自己房间,随后就拿出了为朱棣写得那篇稿子,续写一章后,又从头开始打量,该修修,该改改。
      毕竟这马虎不得,一个不好就是引火烧身,但若做得好,就是大功一件。
      他基本是以朱棣视角,将靖难复述了一遍,但又美化了一下靖难,因为对靖难来看双方都无对错,同时拉低了下建文帝,不过与其说拉低,应该说是将建文帝彻底写实,将他干得所有事,全部彻彻底底分析出来。
      说句不好听得,靖难他皇爷爷朱棣能成功,建文帝也有一半功劳,首先建文帝身为帝王过于仁柔,同时也优柔寡断不符合一个帝王性格,再就是过分听信大臣言语,没有自己得果决,多次贻误战机,导致自己失败。
      对此姬阳写出了自己得分析,如果大明依旧由朱允?烧莆眨?赡芄?艘簿桶儆嗄
      因为从朱允?缮咸ň妥隽瞬簧俅朗拢?瘸妨松挛髂诿傻鹊氐梦浪???约壕?忧采⒒卦???婧笥殖妨酥煸?霸诟骷堆妹派枇⒌眉嗖欤?贾赂骷段墓僦苯幼杂啥览看笕ㄔ诘钡匚????
      再就是,建文开了保举法,命五品文臣官员以及县令选举人才,效仿宋朝得推举制度,不需要科举直接推荐当官,可能想法是好,但是也差点让科举成为了一个笑话,长此以往,不说埋没人才,寒门学子又要面临没有出路,就这个各级举荐勾结就够朝廷受得了。
      至于后面,更加离谱得是,打乱了朱元璋设定得文官品级,强行提高文官品级,有意打压武将,要知道这个时候北边,还有蒙元残部,瓦剌、鞑靼等等,打压武将明显不妥,同时他还把当初朱元璋流放得贪官,接回,抄家得东西奉还,这不就直接否定了朱元璋。
      甚至为了仁义之名,修改了大明法律,减低了贪官

第二十五章 姬阳评靖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