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只是为了让国朝的统治更加延长而已,而国家所给予的恩惠也只不过就是用来收买你一生的贿赂而已。所谓王朝,那个是不是在盘剥百姓的身上建立起来的。但是,你真的可以这么说出来吗?
毫无疑问,这是不能的,眼前无疑就是这样。
沉默,蔓延。
良久,一个声音打破沉默,却是一个满面苍老的老臣上前,躬身一礼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国朝科举有缺,当再设特奏名一科。”殷祯脸色一愣,这都哪跟哪呀?这老家伙是不是脑子有些问题。他却是有些不明白这个老臣想要说些什么,只不过,心中虽然满是疑问,但是看了看那老臣的正儿八经的面容,还是冷静了下来。
毕竟,和先皇相比,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脾气好。
殷祯看着那人,开口道:“何为特奏名?“
那老臣扯了扯胡须,而后道:”若是有士子屡试不第,或可怜其情,予其特奏名进士之身份,除不可东华门外唱名外,待遇与普通进士等同。“殷祯不解,又问道:”这有何用?“
老臣轻轻一笑,而后道:”自然是嘉奖士子,不可使其数年辛苦白费,激励其人用心研读四书五经,待得金榜题名一日。也可显得,我国朝恩养士人的恩德不是。“
老臣这句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是微微一愣,而后全部暗自抽了一口凉气。
”这老东西,招术用的可着实是够损的呀!“
震惊过后,自然就是感叹。那老家伙招术用的是损,但是效果却当真是没谁的。毕竟,有赵一朝虽然是科举大行于世。但是,及第之人与非及第之人的差距可是海了去了。不然的话,哪里又会有那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话语呢?
那老儒或许并不会做官,但是对于一帮子措大的内心世界还是把握的相当的紧的。这一科特奏名进士出去,虽然未必能使的那陈道回来,但是却可以避免第二个名叫陈道之人的诞生。这一行为,堪称是釜底抽薪。须知道,儒门之中别的不多,但是经义一流却是绝对不少。要不然的话,也不有皓首穷经这个词了不是。
丁文会看了那老儒一眼,眼底满是压不住的惊异。他却是没有想到,朝廷里面居然还有着这等的人物。看来,这朝廷之中卧虎藏龙,可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
怔怔的看着老儒,却见那老儒对他一笑,没有亲近也没有厌恶。丁文会心中慢慢记下这人的样子,却是多了几分小心。这样的人物虽然说不一定要为敌,但是提防一下总得是要的。
殷祯看了一眼朝中的群臣,而后道:“既然众卿没有别的意思,那便依着这提议去行了!”
皇帝开口,宰相同意,一桩政策自然也就放了下去。而后,殷祯看了一眼大殿的群臣,终于问出了一句话语,“如今夏国遣使求和,那议和之人,当有谁去。”
一众大臣四下一看,而后异口同声道:“枢密院都承制素有威望,当以枢密院都承制赵挺之为使!”
第425章 130 玉斧分疆论和议(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