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能力,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但往往流失最快的还是时间。
现在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三月多了,距离历史上记载的大明灭亡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朱慈炯真的是有心无力呀。
几个时辰后,大军到达了凤阳城门下,凤阳城的文武百官已经早早等候在了门口,但朱慈炯仍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臣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慈炯早就下了车,也出去将前面的李军和刘干扶了起来。
朱慈炯说道:“大家都起身吧,你们是大明的功臣,拼尽全力不仅保护了先祖的皇陵,更保护了全城的老百姓免遭屠戮,本宫感谢你们。”
“所有对本次凤阳保卫战有功的将士,自有兵部根据你们的英勇表现,有功夫的必须赏,怯站着,也肯定会有重罚;至于为守城贡献力量的文臣,也有内阁首辅史可法根据所做贡献,酌情提拔”。
“凤阳的老百姓不仅是太祖爷的乡亲父老,更是父皇和本宫的乡亲父老,由于此次保卫战,还有英勇的凤阳老百姓的参战,因而本宫承诺,向父皇申请,免除凤阳老百姓三年的徭役和赋税。”
其实说是向崇祯皇帝申请,其实只是朱慈炯一句话的事情儿子,不过,毕竟崇祯皇帝还是大明的皇帝,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凤阳的老百姓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动的热泪直流,直说道:“皇上和太子殿下并没有忘记我们是他们的父老乡亲,真是皇恩浩荡呀。”
不知道谁起了个头,说道:“皇上万岁,太子万岁,皇上万岁,太子万岁。”
朱慈炯估计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还在太子的位置上,深得人心,并且老百姓主动呼他万岁,估计历史上,没有太子能做到,也没有人敢这样做,但朱慈炯已经不怕了,没有人能动摇他对那个位置的渴望,他有野心,也有实力。
由于朱慈炯今天经历的事情,尽管老百姓山呼万岁,但朱慈炯的兴致依然不高,只是挥一挥手,轻轻点头示意。
随后,大军驻扎城外,朱慈炯自然进了凤阳城,想想自己刚来南京的时候,初步到达了凤阳,进行了拜祭仪式,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经过朱慈炯二年的改革,尤其对凤阳照顾有加,老百姓虽然经过了战火的洗礼,但他们的精神头还是不错的。
凤阳的老百姓已经基本能够吃饱了,他们对朝廷的评价越来越好,尤其对于朱慈炯,他们更加拥护,甚至如果在朱慈炯和崇祯皇帝中选一个当皇帝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支持朱慈炯做皇帝。
因为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朱慈炯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护,甚至他们还能见到朱慈炯,而对于崇祯皇帝,不过远在京师,动不动还给他们加征粮赋,逼得他们不得不跟着叛军造反。
朱慈炯带着的军队带了些奇奇怪怪的武器,当地人虽然好奇,但他们由衷的信任朱慈炯,也就没有询问,他们可不知道,显露出来的新式武器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李自成不逃跑,朱慈炯保证,他和他的军队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朱慈炯在凤阳老百姓的热情支持下进了知府府衙,在府衙中,朱慈炯也确切得到了这次具体的战况,以及双方损失情况。
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将刘宗敏,总共率领叛军十一万人前来,沿途烧杀抢掠,加入者也有近万人,自从进了南直隶地区,就对当地百姓几乎进行了绝户政策,因为他们到处周转,围攻开封,没有打下,也没有粮草的补充,只能转而围攻凤阳。
凤阳他们攻入过一次,有过战斗经验,而且还有内应,并且朱慈炯在这里建了粮仓,粮草充足,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凤阳不仅城墙被加固加高,部队战斗力提升了好几倍,并且当地老百姓也不再支持他们。
他们喊的口号是:“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贵贱,均田免粮。”
对于这些东西,朱慈炯已经大部分做到了,比他们做的更好,凤阳老百姓已经对他们提不起兴趣了。
而且大明军队战斗力极强,还有老百姓的支持,叛军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不到一百人逃走,叛军大将之一高一功战死。
朝廷大军共消灭叛军七万多人,俘虏二万五千多人,散兵游勇逃的不知下落者不计其数,当然自身也有损失,阵亡一万两千人,精确数字还在统计当中,受伤者三万人,轻伤者居多,毕竟这是凤阳新军的首战,战绩还是很不错的。
朱慈炯看了战绩后,就吩咐道:“阵亡将士要抚恤,受伤的为将者要多去看望,然后朱慈炯也没有吃饭,就休息去了,看到那煮熟的人肉汤,朱慈炯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看着朱慈炯走了,他们几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是他们做错了什么,只觉得圣心难测,太子心思更难测。
第43章 乱世命如草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