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如果皇上下令进攻大明,臣弟愿意做攻灭大明的先锋,为陛下征战沙场。”
“臣弟能如此着想,朕心甚慰,但目前尽管我们已经攻占辽东,但我们的地盘与大明相比,我们还差的很多呀,大明随随便便就能拉起百万部队,哪怕我们的刀再锋利,我们终究也杀不完大明的部队,大明实在太大了。”
“而且据探子来报,我们尽管刺杀了大明前太子朱慈?R,可是我们却给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一个机会,那就是朱慈炯,现太子朱慈炯在江南搞得有声有色,据说已经消灭了士绅阶层,但朕觉得可能是假的,士绅统治几千年了,哪是他一个毛孩子能消灭的了的。”
“大明南方的统治者已经属于大明皇太子朱慈炯了,不仅仅是我们,甚至崇祯皇帝的任何探子都打探不到关于朱慈炯在江南的一切信息,我们也有过设想,和大明前太子一样,刺杀他,结果全部失败了,甚至我们江南大部分探子全部被抓,仅存的几个探子也只能躲在乞丐窝里,什么信息也探查不到。”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明将,比如像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尚可喜等名将,我们可以将他们封为汉八旗,来弥补我们军队的不足,而且更有利于我们攻打和统治大明。”
“皇上,你的意思是我去劝降洪承畴吗?”
“对,这是朕的意思,你是朕学习汉族文化坚定的支持者,而且你对汉文化研究颇深,朕有病在身,你就替朕去一趟,见见洪承畴吧。”
“臣遵旨,臣一定竭尽全力。”
“十四弟,朕这段时间一直身感不适,你认为朕升天之后,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了?”皇太极诚恳的问道。
多尔衮吓了一跳,这可是皇位继承呀,他怎么说都是错的,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跪了下来,慌忙说道:“启禀皇上,皇位继承是天家的发誓,臣只是个小臣,万不可对此事有任何质疑,臣一切谨遵皇上圣旨。”
看着多尔衮慌张的样子,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
“好吧,你不要紧张,朕就随便问问。”
“那十四弟,你先下去吧,朕在宫里等你消息。”
多尔衮在回王府的路上,身体还在冒汗,自己这次可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多尔衮觉得,如果自己私自议论了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皇太极甚至在今天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尽管对皇太极有点害怕,但多尔衮同样也是个惜才之人,对于祖大寿和洪承畴这样的大将,他还是挺喜欢的,尽管在祖大寿那边碰了一鼻子灰,但他还是特别尊敬祖大寿的,如果祖大寿是个阿谀奉承之人,他还懒得去劝降,直接斩了。
至于洪承畴,多尔衮仍然觉得是一代名将,甚至在战斗到最后一课的时候,洪承畴选择了自杀,尽管自杀未遂,他也油然而生出尊敬来。
多尔衮也没有回王府,直接去了洪承畴被关押的宅院,去看他的时候,仍然有御医在为洪承畴治伤,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伤势。
“小王多尔衮,拜见洪总督大人。”
“哼,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如今我已经是阶下囚,要杀要剐,给个痛快话,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总督大人说的哪里话,本王是奉了当今天子之命,前来看望总督大人,如果不是皇上抱恙在身,今天来看你的就是皇上了。”
“气,谁稀罕去见皇太极那个狗娘养的,还抱恙在身,他怎么不去死了。”
“总督大人,你说话可要注意点分寸,现在不是大明,是在大清,敢侮辱诽谤皇上,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不就是杀了我吗?我还偏不让你们如意,说着直接拿起剑又要抹脖子,费了老大劲,才被侍卫们拉了下来,但刚刚缝合的脖子又裂开了,鲜血又涓涓的流着,有点恐怖。”
多尔衮眼见如此,就吩咐御医他们一定要照顾好洪承畴,自己只能悻悻的回去了,真的是没捞着肉,反而惹了一身的骚,好不晦气。
随后多尔衮又急急忙忙给皇太极汇报了洪承畴目前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劝降。
皇太极也知道很难,毕竟自己和他们斗了这么多年,还是了解他们的,如果那么容易就投降,那么自己反而要考虑考虑要不要接受了。
皇太极安慰了下多尔衮,让他不要着急,多去和祖大寿和洪承畴走动走动,拉近一下感情,慢慢再提投降,不,是起义的事情,只能提出的条件合理,什么都可以满足。
多尔衮劳累了一整天,折腾来折腾去,什么结果也没有,真的是两头受气。
多尔衮一回到王府,就像条死猪一样睡着了,还打呼噜,可能真的累成狗了吧。
第53章 劝降(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