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章 杜行钱家沪剧社在沐尘剧院演出《唐伯虎点秋香》[2/2页]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半楼书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
      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着,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故事剧和一位漫画家的名字。
      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时,遇到无锡华太师的夫人前来进香。
      华夫人四个贴身丫环中的秋香,姿色艳丽,唐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连忙乘小舟追赶。
      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为秋香已钟情于自己,只是苦于无法接近秋香。
      最后终于想出一计,自己卖身进华府为书童,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设计,终于与秋香结成良缘。
      故事产生,事实上三笑故事的雏型早就产生了。
      赵景深在《文学》1936年7月卷1期刊登的《三笑姻缘的演变》一文中就说:起源是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明人叶宪祖的杂剧《碧莲绣符》也与此十分相近。笔记中记载类似的故事则有姚旅的《露书》,记载吴江人陈玄超娶秋香;王同轨《耳谈》里说是江阴吉道人娶了秋香。
      而敷衍成为唐伯虎故事的,始见于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
      唐伯虎最有名情诗篇:
      一
      剪
      梅: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字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风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最有名情诗篇:妒
      花
      歌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
      。"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唐伯虎最有名情诗篇:怅
      怅
      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
      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唐伯虎最有名情诗篇:言
      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忻摺B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唐伯虎最有名情诗篇:伤
      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唐伯虎的《把酒对月歌》
      被认为是他最狂放不羁的一首诗。
      这首诗中,唐伯虎以酒对月,尽显狂放本性。他赞美李白诗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钦佩,并表示自己要以李白为榜样,饮酒赋诗,狂放不羁。
      唐伯虎的诗、【题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游镇江登金山、焦山】
      人间道路江南北,地上风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发,给园兵燹废黄金。
      【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
      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於今定几年。
      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田。
      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第60章 杜行钱家沪剧社在沐尘剧院演出《唐伯虎点秋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