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尘影碑(4)填词[1/2页]

北宋幽冥录 大宋小道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填词)
      汴京,大相国寺,资圣门前。
      小娘子猛地睁开了双眼,继而神色悲痛,泪流满面。
      身旁的小郎君见此情景,不禁吓了一跳。这一眨眼的功夫,娘子怎地就难过得哭了?
      五娘关怀道:“小娘子,可还安好?”
      小娘子忙擦拭着泪水,道:“我看见了她的一生,不知为何,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悲痛。”
      小郎君一时间听不懂娘子在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安抚着小娘子。
      “我看小娘子也是颇通文墨之人,这是女子的故事,当然女子读来更有感触,不知小娘子可否愿意为我题几首词?”五娘问道。
      “好”。小娘子接过五娘递过去的翘轩宝帚笔,在摊开的由拳纸上缓缓填好了三首诗词。
      第一首,填了《点绛唇》,词曰: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第二首,填了《清平乐》,词曰: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稻∶坊ㄎ藓靡猓??寐?虑謇?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第三首,题了《题八咏楼》,诗曰: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五娘看后,赞叹不已。尤其是最后一首诗,悲皇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完全没有小女子的姿态,就是一般的士大夫也没有如此的气势。五娘将尘影碑放到小娘子的手上,笑道:“娘子真是才情卓绝,如若有缘,日后我们还会再见的。”
      这对年轻夫妇道了谢之后,便走了。五娘低头看到落款处娟秀的墨迹,喃喃道:“易安居士李清照题,易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只是,对世人来说,一个‘安字,谈何容易?”
      五娘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闭上双眼,她看到了多年后与李清照再次相遇的场景。
      多年后,国破山河碎,流落在临安的李清照独自一人孤冷凄凉,但却坚强刚毅,如今《金石录》已校勘整理完毕,表进朝廷,她再无遗憾和留念。轻抚手中那块碧幽幽的尘影碑,她喃喃道:“德甫,近日我看这尘影碑上的铭文是愈加清晰了,想来,也是我们团聚的日子快要到了罢”。
      是夜,轩窗向水,雨疏风骤。
      李清照听着窗外潇潇雨打篷,不知不觉间竟喝醉了过去。眼神迷离间,指尖触碰到尘影碑,一瞬间上面的铭文无比的清晰,仿佛和自己这坎坷曲折的一生重叠,影影绰绰,虚虚实实,浓睡不消残酒,一时间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庭园中的花木,不论昔日如何绿叶繁茂,山雨欲来,依旧逃不过花事凋零的命运。草木如是,人亦如是。“也不知汴京园中那株海棠,能不能抵挡住昨夜这般的风雨?”李清照担心道。
      “娘子勿忧,海棠依旧。”帘子卷起,走进来一名妙龄女子,她穿着莲叶绿纹的白罗衫,一如当年在大相国寺资圣门初见时那般的莹润出尘。
      李清照微眯着双眼,探着头仔细辨认着眼前的女子,后笑道:“却是故人来了。好一句‘海棠依旧啊!”
      女子上前握住李清照的手,低声问道:“娘子,可还安好?”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今临安城虽比不得当年汴京的盛景,但街市却依旧繁华如梦,人们醉生梦死,似乎都忘了那丢失的大半壁江山,一副‘海棠依旧的模样,老身早已无谓安好与否了,如今,我心愿已了,是该去见他了。”
      说完,垂垂老矣的李清照缓缓闭上了双眼。
      这些年来,岁月粗糙了她的眼睛,却也砥砺了她心神,在经历了官人去世、国破家亡的大悲大痛之后,她没有消沉,反而大彻大悟,依旧执着于自己内心最向往的美好。
      五娘手中捏着那块尘影碑,李清照这一段缘法,弥足珍贵。
      叹命途多舛,只道寻常;
      窥人事尘影,方悟百味。
      五娘正想着出神,不远处,棋妙拿着一堆刚买的小玩意儿和小零嘴儿笑嘻嘻地朝五娘走过来,后面跟着的墨明一脸的不高兴。五娘问道:“墨明,你这是怎么了?棋妙又

尘影碑(4)填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