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作品每人不超过10首,可以是“辞”、“赋”、“诗”、“词”、“曲”任何一种,不收现代诗。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2万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万元。提名奖5名,奖金各2000元,获奖者均得颁发证书。
古典诗词这门类,风光了几千年,最近数十年已渐渐没落,这个奖项最近几年,因为老一辈诗人去世,而又没有优秀的新锐诗人出现,一等奖已经空缺两三届了。
很显然,创作这玩意,有时候还真的要看灵感。
由于这个时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写作的人虽少,但人们的鉴赏水平却比较高。
如果诗词作品不够优秀,根本入不了屈子诗歌奖评委的法眼,颜墨能入围屈子诗歌奖,说明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哪,我看看,我看看。”元玲回过神来,第一个冲向周慧琳。
在这,在这,你看,这不就是颜墨的名字吗?周慧琳指点给小姑娘看。
元玲迫不及待的接过杂志,看了起来。
虽然,整篇入围名单里面,有好些个字她都不认识,但这不妨碍她看出颜墨的名字。
哇,真的,是真的,真的耶,墨哥哥果然入围了!元玲也大叫起来,兴奋的将杂志举给周围的人看。
杂志在众人手中传阅,每个看到的人都心潮澎湃,这证明,大家身边这位熟悉地少年,在诗词文学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标志着,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文人了!
“《石灰吟》,这首诗是说什么呀,好像没听说过耶!能不能看看呀!”元玲满脸通红的问道,眼睛充满了魔性。
苗若彤拿起一本《朝花夕拾》样刊,翻找了一下,找到登载《石灰吟》那一页,笑吟吟地递给元玲。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元玲用稚嫩的嗓音念完这首诗,在场之人,除了颜墨,俱都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这是一首有力量的古诗!
直白却直击人心!
铮铮傲骨脱纸而出,冲天而起!
就在这时,周慧琳拿着《文学评论》也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
“……这是一篇能够改变中华诗坛的作品!作为一名新生代的诗人,陌生的颜墨,用短短的28字,气势磅礴的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我相信,这位少年一定拥有能够重振中华传统文学的力量,我期待着他发表更多的新作品,取得更重大的成就……”
在场的人听了这段评论,头皮发炸,只感觉全身激动,却又有点茫然。
“这是大评论家周鲁人的《论石灰吟》,他给了颜墨的高度评价。”周慧琳激动地说道。
周鲁人,中华著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大评论家,30年代起就活跃在中华文坛,在抗击扶桑倭寇的二战中,以笔为刀,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杂文。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句,以大无畏的战斗风格,传唱一时。
半个多世纪来,他已经成了中华诗坛、文坛的象征,是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
不过,近10年来,他已经很少发表评论文章了,没想到,颜墨的一首小诗,居然引起了他的注意。怪不得能入围屈子诗歌奖,连他都认同了,那些评委敢不认同吗?
“小墨,好样的,好样的!”元龙听到就连周鲁人都对颜墨寄于殷殷期望,顿时激动的跑过来,拍着颜墨的肩膀表达仰慕之情,心中也油然生出一股与有荣焉的感受。
“呵呵,能得到他这样的老前辈夸奖,我真是受宠若惊啊!”颜墨口上谦虚,但心里还是挺爽的。
怎么说,也是一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在全国人民面前吹捧自己啊,能不爽吗?
他心里默默的想:自己“一诗成神”已经指日可待了,运气真是好。
就在这时,周慧琳又打开了读者来信,择要念了出来:
“这首原创的古诗,完全展现出了他的实力,瞬间成为了我的最爱……我个人强烈建议贵社多刊登一些他的作品。”
“……我抓住你了!你是我的了!谁也不能把你抢走,我要和你一起变老……”
“……虽然最新一期刊登的那首古诗也不错,但我还是更爱上一期的《当你老了》,强烈要求诗人多写情诗……”
……
在场之人听到读者各种各样表达赞美的言论,越发明白,颜墨如今已经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文坛反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