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周围的一切像中国水墨画一般晕现出来,轮廓渐渐清晰,但是周围一切的细节却还是无法清楚分辨。
就象电脑显示的分辨率一样,只能停留在低分辨率上,细节一片模糊,看到的一切全部都没有色彩,而清晰度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不再有所变化。
这方法可行,有效果了!
他按捺住心中的欣喜,继续真气温养等待。
良久之后,眼前的景色仍然没有变化,颜墨心中知道,如果没有别的办法,视力就只能达到这种程度了。他心中有点失望,小说中的虚室生白难道真是骗人的?
他沮丧了一会,仍不死心,想着还有什么办法,想了一会,他突然想到,知识就是力量,何不查查资料?反正自己自带一个数据库。
搜索“夜视”关键词,一瞬间,出现了1,710,000条信息,其中关于夜视仪器的占了大半,再搜一次,增加条件,过滤去夜视仪器的部分,仍有1000余条,他开始慢慢查找,不时进行新的搜索。
过了很久,他基本上弄明白了人类视觉系统由光觉、色觉、形觉组成。
弄明白了脊椎动物(包括人眼)的感光原理。
简单来说,人眼是靠感光细胞感光的,感光细胞是具有光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神经细胞。
更具体点来说,感光细胞吸收外界光子,经一系列特殊复杂的生物化学通路,将这些信息以膜电位改变的形式进行信号传导。最后,视觉系统对这些信号信息进行处理,以呈现一个完整的视觉世界。
感光细胞分为两类:锥体细胞和杆状细胞。
它们处理可见光时是有分工的:锥体感光细胞专门处理较强的光,并形成色觉也就是产生彩色,而较暗的光则由杆状细胞处理,中间强度的光则由锥体细胞和杆状细胞共同处理。
通俗来说,夜视能力来自于杆状细胞,但杆状细胞只能形成黑白图像。
也就是说,要让双眼形成夜视能力,绕不开对感光细胞的改造。至于如何改造,只能着落在真气上了,具体方法只有慢慢摸索了。
他心中一动,闭上双眼,凝神于左边那只眼睛上。
内视中,只见一团先天真气所在的“睛明穴”里一片光明,金光灿烂;离这片金光不远处,有一个硕大的球体。
这个硕大的球体就好像前世常在影视作品上,近距离看到太空中悬浮的火星一样,表面是一片透明的组织,内部区域则是桔黄色,澄净通透,如一团极品的黄田玉。
外层中前端色彩绚丽,后端火红,六条鲜红的肌肉从球体伸出,连接到眼眶周围,如同六条锁链控制着这个球体的转动。
颜墨一下子被震撼了,微观世界比好莱坞大片里的太空还要太不可思议,还要壮观!!
良久,他才回过神来,将精神集中在眼球上面,眼球在脑海中被拉近放大:
只见上面层层叠叠,无数毛细血管四通八达,无数个不同形状的细胞有条不紊运动着。
这个眼球就像一个星球一般,上面有着无数的居民,这些居民按着生命的最神秘的密码指令各司其职,毫不停歇的工作着。
他面对这种情况,茫然了一会,才开始思考,下一步干什么?
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先找到杆状感光细胞看看再说。
他在脑海中调出一张眼球图,一张感光细胞图,比对自己的眼球,慢慢搜寻。
只见视网膜由十层细胞构成,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
各种细胞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过了不久,他终于按图索骥找到杆状感光细胞。
这些杆状感光细胞位于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中,找到杆状感光细胞的同时,也看到了锥体感光细胞,锥体感光细胞则位于黄斑中。
这两种感光细胞的形状都由三部分组成,外段和内段,中间为一个细细的连接颈,就像一条修长的麦穗。
区别就在外段,它们的形状有的呈杆状,有的呈锥状,外段充满了由膜围成扁囊状结构,在膜上镶嵌有数以百万计的视色素,视色素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两种感光细胞的差异在于视色素中视蛋白的不同。
看到数以亿计的这两种感光细胞,颜墨一时不知所措,想了一阵,他又变换不同的角度、远、近观察着这个眼球。
良久之后,他忽然发现,在通往眼球中心中有一条细小的经络。
这条经络很隐秘,是藏在视神经丛中的一条小径,开口在眼球的玻璃体的内边缘,每隔一段时间,就从这条细小的经络口喷出一缕赤红的精气。
赤红精气如烟如雾,一入眼球,立即如水波般弥漫开来,各种细胞如同干涸的植物,纷纷吞噬赤红精气,没过多久,赤红精气消耗一空。
颜墨估算了一下,发现赤红精气灌溉面积几乎达到眼球的90%区域,那些吞噬了赤红精气的细胞变得十分活跃,活性大大增强,增殖出许多新的细胞。
颜墨心中一动,沿着这条细小的经络往回追溯,一阵穿血过肉曲曲折折的追随之后,来到这条细小经络的另一头,却是连接在一条大经络上。
这条大经络,颜墨一与经络图比对,就知道是手太阳小肠经,入口却是在外眼角的“瞳子?穴”上。
这条别经与“瞳子?穴”之间有一道单向门户,平时关闭着,微不可察,只有间隔一段时间有精气流向这条别经时,这瓣门户才会打开。
找到这里,颜墨心中大喜!
他将“睛明穴”中的一缕真气顺着穴中一个手太阳小肠经的支脉开口引入手太阳小肠经的“颧?穴”,然后上行“瞳子?穴”,穿过这瓣门户流入这条细小的别经中,一路前行,来到眼球中。
金灿灿的先天真气一入眼球内,体积瞬间膨胀千万倍,完全笼罩了整个眼球内部。
眼球内的细胞这时却没有像刚才吞噬精气般主动吞噬真气,本来颜墨还担心真气一进来就被吞噬一空,现在见到这种状况,心中不由一松。
他将真气约束回来,只将黄斑区及其周围的两种感光细胞笼罩。
他心下却是感觉有些棘手,不知接下来该干什么,怎么干。
在他心里,下意识地想到:要是这两种细胞各取所长,合二为一突出优点,去掉缺点就好了。
心中才动念,真气笼罩区内却突变横生,只见真气一阵翻滚,两种细胞像被无数只看不到的手拽住,两两缠绕,一个锥体细胞和一个杆状细胞螺旋缠绕,紧紧相依。
而金色的先天真气,却像水波一般慢慢浸渗入两种细胞中。
两种细胞慢慢变形,两种形体渐渐消失,一个全新的细胞出现了:
这种细胞仍然是三部分,只是上面镶嵌的数以千万计的视色素让人觉得似是而非,就像一条修长的麦穗变粗了,穗粒变多了,色彩变丰富了。
现在颜墨自不会知道:
原来的视色素只有三种色彩光感应,新细胞却变成了七种色彩光感应,也就是色觉进化了。
并且色光感应范围也大大的扩展了,从可视光扩大到了光谱的两端红外线、紫外线,也就是光觉也进化了。
他的视觉系统,三大要素有两大要素发生了进化。
他只是感到由衷的震撼:还能这样!!
这不是细胞突变吗?
难道他无意间做到了感光细胞的进化??
不会弄出一种无法控制的废物细胞、癌细胞吧?
那还不得要哭死??
这种细胞越来越多,就象核聚变反应。
不多久,这只眼球内再也没有原来的两种感光细胞,只剩下这种全新的细胞,数量约有2亿个,与视神经紧紧相连。
这时进入眼球内的那缕金色真气也消耗殆尽,脑海中的眼球内视野一片清晰,只见视神经上大片大片的新细胞,就象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穗摆动,麦浪滚滚,煞是壮观!
颜墨如法炮制,没过多久,另一只眼球内的感光细胞也进化完毕。他定了定神,按捺住心中的紧张,慢慢睁开双眼—成败在此一举了!
蓦然,一个清晰绚丽的世界出现在他眼前:
白色、黄色、桔红、粉红、深红,各种色彩缤纷渐变……房间内的一切物品,纤毫毕露,色彩丰富。
颜墨心中充满感动,他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用眼睛清晰地看到了这个世界,并且他察觉到他眼中看到的颜色比前世繁华丰富百倍,他看到了世上所有人都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色彩。
其实在夜暗环境中还是存在着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统称夜天光。
因光线微弱,又叫作夜微光。
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灵敏度不高,所以人们在夜暗环境中不能正常观察物体。
夜暗环境中,除了有微光存在外,还有大量的红外光。
世界上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射红外线,所以无论白天黑夜,空间都充满了红外线。
但红外线不论强弱,人们都不能看到。
现在颜墨看到了,他不但看到了红外光,他的视觉系统还能将发射出红外光的东西还原出原来的形状和色彩,就像一般人眼中的可视光一样。
他终于做到了古代道家所说的“虚室生白”的境界。
“阳光三现、虚室生白”是指古代道家内丹修炼进入一定阶段后在眉间的“电光”闪烁景象。
明清之际著名丹家伍冲虚、柳华阳在其合著的《仙佛合宗》中讲道:“两眉间号曰明堂,阳光发现之处也,阳光发现之时,恍如掣电,虚室生白是也”。
当修炼者历经筑基炼已、练精化气、通任督、行周天,大约在三百妙周行满后,全身在真气充盈、能量富足的条件下,出现眉间闪电一样的闪光,在较暗的室内行功时,有如一道道明亮的电光,火珠成象,把整个房间都照亮似的。
对于这种奇特的现象,古代丹家称其为“阳光三现,虚室生白”。
但这些都不重要,也不是最可庆贺的,最可庆贺的是他找到了一条修炼的小径,他找到了一条生命进化的捷径,他找到了打开自身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第六百三十五章 进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