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爷爷!这渔城大旱涵城大涝,这两个城不是挨着吗?为何天气会差这么多?”秦王此时蔫蔫的趴在书桌上将手中的奏折甩来甩去。
      小李子站在一边上时不时的拽着深蓝色的宦官衣袍偷偷的擦拭额头上不断流下的汗珠,这几日总有大臣来他这里询问自己的折子带上来许久了怎么还没有回信。
      赢永甫停下手中剥花生壳的手,不急不缓的起身抄着手来到嬴政身后。嬴政便自觉的将奏折递给了他,随意的翻看了一下。
      是临栖庶长上奏来的,渔城涵城两城都是地处临栖。本由他呈上也最正常不过,可若他没有记错的话,秦王曾在此地设立实行郡,有当地直接管理人郡守,朝廷这几年来从不收取两地的赋税全都在地方管理就是为了应对两地每年都会发生的旱涝灾情。
      “渔城地处较高连年大旱,当地有鬼神传言,渔城庙藏有旱魃致使百姓连年灾苦。前临栖庶长曾寻道人为此地祈福,那老道说此地不如改名叫做渔城,开始城中百姓皆不信。可长时间的干旱,久而久之渔城百姓便也开始称自己是渔城人。”说到旱魃,赢永甫的音调不由自主的高了两分,他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科学青年自是不信这些传言,可…有时候由不得他不相信。
      只是在这个故事里,赢永甫还不知道,那个老道言说改名渔城四年之内必定必会有人永绝此患。
      “旱魃!?”秦国向来敬仰天神,古典中有记载,黄帝女天女魃身穿青衣散发光和热于蚩尤之战卓有贡献也因此失去了神力。
      “涵城与渔城临立而建,城中四季如春水患频发,每年被冲塌的房屋数不胜数。起初两城百姓有四散入他城求生者,可不知为何凡是搬离两城的百姓皆无故身亡。两城本应守望相助,可偏偏城中百姓皆以为对方是灾祸根源。”赢永甫说来总觉这其中定是有人在其中作梗,不然这些个朴素善良的小老百姓怎么会有这般反应?
      嬴政对此很是惊讶,为何他所了解到的两城是在困境下携手互帮互助一派和谐?三爷爷是绝对不会骗他,难道如同当时学堂所讲,上易受蔽群臣皆不可为耳,时常微服私行总见其弊。
      “寡人若没有记错,这临栖乃是两年前三爷爷上奏孤亲自下诏设立的郡县试点,而这渔涵两城乃是临栖郡辖内大城,即有郡守为何不出手管理此时,竟然还需要一个武官替他上奏?”此时嬴政说话间已经有了自信,没有了吕不韦的专权,他已经是一个独享权利的王。
      赢永甫自然感觉的到嬴政的改变,对此他也乐的看到,这样下去嬴政一统六国大概率也不用十年之久。
      “大王自当有所决断。”这些年读了这么多书这小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他只能是一个闲王,这些该放手就自当放手。
      “寡人以为派一廷尉之人到此,令调查清楚这临栖郡守到底在那里有无作为,为何三年来水患干旱仍未治理。”说出自己的想法,嬴政真当是越想越气,只想将这临栖郡守就地正法。
    

第十一章临栖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