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也就骑回马,或者登到山,不过论广阔,哪有比海更广的呢?”
是人的胸怀。
隋象看着宁明,心中接上这五个字。
几天过去,清晨。
“喝”!
隋象练拳,吐气开声。
右手的石膏,早就取下了,看着训练场汗如雨下的徒弟,宁明点了点头。
不枉费他这些天花的心思,这隋象人年前脑子活,又重情义是个好苗子。
练马步说到底不过是传统武术入门,入门后各门各派各有自家特色基础桩功。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
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过形意拳法见效快也是众口皆碑的。
宁明要出效果,自然教形意。
形意入门桩法,名为三体式。
其经典动作就是一手在前,一手在下。
因为其在下的手靠近裆部,又被戏称为“捂裆式”。
搏击圈外的人,即便没练过传统武术,但对其也并不陌生,毕竟武侠片经常用这个姿势。
宁明教他形意,并无定法。
直接将他常用的拳击和自由搏击姿势作为三体式的桩功练法。
只是把的姿势微微调整一下,然后就照着这个来练形意桩功。
这拳击一蹦一跳的姿势,你跟我说这是形意?
隋象目瞪口呆,心想师父这不是真,挂羊头卖狗肉吧。
宁明哈哈一笑,什么也没说,就让他照着练。
时间一长,隋象自然也也明白了:他这一蹦一跳练的还真是符合古武拳法精髓!
形意的三体式,其理论源自民国中期拳法理论中的三节论。
三节论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节,分别是手臂一节,腰背一节和腿足一节。
强调三节上、中、下各段身体的配合。
拳论中言“内里厚重,外形灵动,乃至于通达无碍。
通达无碍,想去哪就去哪,不过你以为你是蒙多么!
具体就是其根本的五行拳,每一招每一式全都是上、中、下三节的综合运用。
准确说来形意原本并没有其固定的桩功站法,或者说只要你三节贯通于一力,那么随便一个姿势就是练形意的桩。
明代官方武学典籍《武编前集》中就谈到“势”:拳有势,所以为变化也。
又说道:拳有定势,而用无定势。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
这里的把势,就是我们常听到老一辈,聊假把式的来由。
所以所谓三体式,在真正的行家眼力,自然是三体势。
只是这些年哪有什么真传,于是站一个傻姿势,美名其曰增长功力。
这只能跟隋象刚开始站的那个马步,只会功力越深,腰肌劳损得越厉害。
“啪”的一声,隋象一拳出手,风随手动,就是一声脆响。
明劲成了,够资格做苦力了!
宁明淡淡笑了起来,笑的隋象毛骨悚然0.0
传统武术算是入了门,这叫功夫上了身,而之前都只算是热闹,如今方有了门道。
第24章 苦力隋象的养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