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2章 京城的所见[2/2页]

明末小兵崛起 老牛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现在的他,已经对京师没有多少的好奇了。
      他的思绪,完全被城外的流民给占据着。
      在刘博源的心里,只想着该如何救济这些流民,让他们不再遭受这种苦难。
      穿过外城的街道,从正阳门进入了内城。
      相比与外城,内城的环境就好了许多。
      沿街走过的百姓,也大都衣着光鲜。
      甚至在街道上,刘博源还不时看见一些提笼子遛狗的公子哥。
      在他们的身旁,还有仆人簇拥着。
      这样的一幕,若是让城外的流民见到,又不知道引起多少的仇恨。
      城外是无数流民,城内是享受生活的公子哥。
      这让刘博源不禁想起杜甫的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跟随着张伯鲸等一行人来到鸿胪寺后,刘博源便主动向其告辞
      不同于这些文官,刘博源是武将。
      而鸿胪寺是接待文官朝觐考核的地方。
      因此,刘博源得去兵部报备才行。
      等在兵部报备完毕后,再由兵部的官员上奏皇上,等待皇上的召见。
      兵部衙门,距离麟鸿胪寺并不远。
      在皇城边上东长安街,坐落着六部衙门。
      六部衙门一字排开,兵部处在第三个位置。
      带着大舅哥萧华,刘博源寻到了兵部衙门。
      兵部衙门口,站着几名兵丁。
      在门口的位置,还坐着一名身着青袍的官员
      刘博源走上前去,和坐在门口的青袍官员说明来意,并递上了自己的腰牌和印鉴。
      那青袍官员不语,只是接过腰牌与印鉴,来回的看了好久,似乎在辨别真伪。
      刘博源皱眉,心中已是知道这青袍官员的意思。
      俗话说,宰相门前九品官,该给的进门钱还是要的。
      刘博源无奈的从怀中掏出一两银子,递给了那青袍官员。
      那青袍官员接过,轻轻的笑了笑,随后让刘博源进入。
      大明的兵部,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及军制、训练、征调、镇戍、边防、仪仗、禁卫、驿传、厩牧、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军事行政,其堂官往往督军出征,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职权尤重。
      兵部设有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
      其下有武选清吏司、职方清吏司、车驾清吏司、武库清吏司四部。
      四部的主事者称为郎中或员外郎。
      又领司务厅、会同馆、大通关。
      武选清吏司职掌武官升调、袭替、优给、诰敕、功赏之事。
      职方清吏司分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营操、武举、巡逻关津、征讨之事。
      车驾清吏司分掌卤簿、仪仗、侍卫、驿传、厩牧之事。
      武库清吏司分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薪隶之事。
      因此,刘博源要寻的是武选清吏司。

第362章 京城的所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