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身一变,乌鸡变凤凰,这等令人委实难以置信之事,竟当真发生,除了赵梦辰,所有人都是感到那般的难以置信。
如今的李寻香,早已在佳人心中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
即便是再难令人置信的奇迹,只要是发生在李寻香的身上,那都是寻常。
只不过,为了事先减少内部不必要的阻力,李寻香自当对童贯等人与手下心腹早已做出了详细解释。
三人成虎。
李寻香以浅显的比方,解释了所谓舆论的可怕携裹之力。
只是依靠边军的不断上禀,南京府中的高官们,自是不信的。
毕竟,那些边军朝中无人、又消息闭塞,不确定皇帝陛下是否真做过此事,但这些个高官们,的确从不曾接到过这等圣旨,又岂会轻易相信。
但当李寻香将这一消息一道道在沿途不断散布,甚至广传民间,先是这些沿路之上的低等官吏们信了、百姓自也信了。
一波波的下官禀报,自会动摇南京府中人的信念,再加民间的涛岚,还有几个人能清醒坚持?
即便是更为开明的大梁,所谓的舆论风潮,也不过是民间口口相传,最多在有些人的鼓动下来个万民书。
更不用说在文明一道上更为落后的辽国了。
他们哪见过从底层百姓到中低级官吏具皆相信无疑、并进一步自行脑补后的狂热宣扬?
不用说,但凡李寻香这一路招摇经过的州县,早已对这庞大的大梁旅行团实为辽国皇帝所邀之事确信无疑了。
从民至官,都是如此确信,那被这种可怕力量携裹的南京府中高官,又如何还能坚持本心?
再说,这辽国的天祚帝,又的确是个旅游狂人。
若非碍着上京府中大臣们的拼死劝阻,只怕早撂了挑子,又离京出游去了。
那为免被人所阻,蒙着朝中大臣们,来个偷偷邀请梁国所谓的旅行团来,一道观瞻他即将举行的盛大西巡,又有何不可能?
要知道,哪怕当初金国的贼酋完颜木真起兵攻辽,东北路奏报军情紧急时,天祚帝也丝毫不曾停下出游的雅兴。
甚至乃至不久前,完颜木真竖起了金国大号,天祚帝也只是下了个诏书痛骂一番,表示要亲征北虏灭了金国。可转眼便没了后续音信,反而继续他的游玩大业去了。
你说,如今北边暂时没了动静,天祚帝又在当朝打死几名反对的老臣后坚定了开年西巡的大计,那暗中偷偷邀请些梁国之人前来观瞻,又有何不可能?
这不仅能助兴,还能减少朝中反对之声,简直一举两得。
由不得人不信啊。
“这乃宣传之效,也是舆论的力量,又或称以下裹上。”李寻香得意而笑,“你们说,若我现在不断派人回京上禀,早已跟胡虏达成盟约,并沿途不断造势,令民间与沿途官员都确信无疑,那官家,会不会也这般认为?”
这还用说?
童贯苦笑摇头。
就你李寻香的得宠程度,怕是只要确认回京上禀之人的确为你所遣,便第一时间信了,还用如何造势?
不对,若不造势,官家也许心底会信,可也架不住那些全然不信的蔡集之流拼命质疑啊。
可若当真达成如今这种态势,只怕连蔡集之流心中也会将信将疑、甚至是也确信无疑吧?
那即便他们还想寻各种理由进行质疑,只怕也全然无力。
想明白这点,童贯等人自也无法再有丝毫反对,尽管心中仍自有些惴惴,也只能由着李寻香继续一路招摇地到了南京府。
当然,最终的大跌眼镜,仍是难免。
在使团出现在南京府外的那一刻,哪怕还离城数里之
第131章 纨绔本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