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1/2页]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华年的炮兵训练进度再快,一时间也难以起到多大的用处。
      因为即便是榆木炮,生产也需要时间。
      然而跟大明官兵之间的鏖战,应该就在眼前了,楚行只能告诉赵年华,人休息炮不休息,轮流学习使用火炮。
      楚行坚信,这榆木炮集群发射,威力会很大,即便是准头不足,几十门大炮齐射,也足够打的明军丢盔卸甲了。
      当试炮之后的四三天,楚行这边儿正在给将士们训话呢,将士们正嗷嗷叫着,就有斥候来报,说对岸的官兵出现异动,看样子是要渡河。
      听到这个消息,楚行第一时间爬上了战车的车顶,去观察对面官兵的情况。
      只见对面的明军分成两队,一队推着战车,举着盾牌,正要上桥,另外一队,正在将制造完毕的船只推到河里。
      看样子,这是准备兵分两路,强行渡河了。
      而算算时间,明军也该渡河了,双方已经在薛家桥对峙了半个月了。
      这段时间,双方没有停歇过,围绕着薛家桥展,你来我王,展开了数次血战。而救民军则趁机将新兵拉倒战场上,轮番作战,起到了一个练兵的效果。
      起码如今新兵,看到鲜血不会尿裤子了。
      而明军也是,除了日复一日的对薛家桥发起进攻之外,还不断的派士兵练习游泳,渡船,俨然是为渡河做准备。
      双方都在为大战做准备,自然不可能这么无限期的对峙下去,战争最终还是要来的。
      不然这么多人,在这里扎堆,仅仅是后勤压力,双方也都承受不起。
      倒是楚行比起官兵要好一点,因为他是扎根在乡村上,这些日子,村民们,自愿组织护粮队,运输队,靠担子,小推车,靠肩膀,在夜里,就能将楚行需要的物资,运送上来。
      但是显然,朝廷官兵已经靠不住了。
      毕竟上万人的支出,可不是小数字。徐从治不知道下了多少道命令,要求青州府早日结束战事了。
      徐从治是山东右布政使,跟王惟俭这个收藏夹不同,这个大佬对于青州府如此密集的战事,是相当关注的。
      一连数道斥责书过来,不论是武之文还是一干统兵的将领,都吓得不行。
      徐从治那是朝中真有人的大佬,如果这事情处理不好,分分钟碾压的人告老还乡。
      武之文心里很清楚,统帅一万大军剿灭山贼,头前半个月行军,后半个月磨合,这都说得过去,毕竟朝廷大事,求稳没毛病。
      但若是一直没有头绪,那像是徐从治、杨肇基这样的大佬可能就怪罪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万大军,吃喝拉撒,每天烧的都是青州府的银子。
      当然了,如果武之文胆子大一些,顺手洗劫些乡镇,倒是可以弥补一下。
      毕竟这种事情,在官员们看来,是属于常例。当官不贪污,当兵去欺压百姓,那不属于不务正业么?
      朝廷雇佣你们,是给你们权利,让你们自负盈亏的。
      不要指望朝廷给你发饷银?
      给你发,也是发纸钞,那玩意也花不出去。
      这也就是所谓的杀良冒功了。
      关键是,武之文这边儿的情况,比较特殊,他青州府本身就比较乱,屠杀乡镇,会导致百姓们日子更加难过,到时候大规模的起义军

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