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找了关系,买了机票,直飞京城。
现在要乘飞机,机票贵是一个问题,除了要出示户口本,还得有一些社会地位,比如职称要达到副教授级别等等,一般人要乘飞机还不容易。
这对叶秋生也是一种历练,叶秋桐倒是不会不放心他,她总不能老把叶秋生藏在翅膀下。是时候让他直面风雨了。
叶秋生到了京城,很顺利地就找到了迟瑞。迟瑞在京城念了两年书后,对这京城里的大小胡同也是十分熟悉了,带着叶秋生到叶秋桐划出来的地域走了一圈,发现还真有不少人愿意卖掉四合院的。
主要是现在四合院经过一番规整分配后,都不是一家一户所以,即便落实政策发放回原主,但是住在院子里的人都不肯搬出去。
而原主虽然被落实政策,但是一轮打击下来,基本上也是沦为社会底层,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再把占了院子的人赶走,所以得知有南方过来的土猴要买四合院,都闻风而来。
一下子,叶秋生就收购了十个有产权证的院子,至于原来的住房,按着政策现在是以出租的方式暂时居住,租金统一交到房管局,业主半年或者一年去领一次就行了。
叶秋生便利落地办了房产交接手续,至于房租,姐姐说过了,那倒是其次,屋子有人住,就不会破败,暂时让人家住着也无所谓。
叶秋生收完四合院,又在京城注册了一家新恒地产分公司,参与了几块土地的拍卖,把口袋里的钱花光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和迟瑞坐定聊天。
迟瑞听了叶秋桐的想法,便说现在他的同学都流行出国,有些人现在心向往国外,留不住。
叶秋生大气地道:“留不住是付出的资本不够,你到处打听一下,有谁有好的工业项目,我们可以投资参与的,到时候可以以持股等多种方式参与生产。”
迟瑞听了叶秋生的话,不禁也刮目相看,以前叶秋生读完高中就出来做事,他本以为秋生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在社会上锻炼了一段时间,秋生似乎和以前大不一样,不光人大气了,说话也自信豁达了许多。
果然,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行,我这段时间多加留意,项目是有的,最关键是要有资金。”迟瑞道。
高巧云读的是京城工业大学,听到叶秋生有工业强国的理念,不禁大表佩服,道:
“其实现在工业最强的应该还是欧洲,秋生哥你有空还是去欧洲走走看看,或许有什么灵感。比如德国制造什么的,美国的高新技术也不错。”
和大学生聊天感觉就是不一样,叶秋生豁然开朗,道:
“行,等我姐生完孩子我就去。姐夫太忙了,我担心这段时间他不在,家里老的小的会乱成一团。现在也脱不了身,再等一两个月再说。”
“到时候如果要去,我可以帮你介绍些在国外的师兄,让他们给你带带路。”迟瑞道。
第九百零一章置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