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域的限制,只对黛色茶庄有效。
但是大家也不必失望,别的茶叶产区,实验的过程是可以依照我的程序模板进行的,只要耐心观察三、四年,得出有用的实验数据,套上公式,就能得出本地茶叶制茶时需要的温度、湿度等重要指标,然后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营造成品茶需要的制成环境。这就是我们黛色茶能达到百分百一级品茶的秘密。”
赵文倩也不藏私,把自己的论文公开出来,递给在场的茶商们看。
这场的茶商们虽然并不是个个都是知识份子,但也在业内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一些基本的实验数据还是看得懂的。
“气温和湿度你们用空调来调节吗?真是太聪明了。”孙总赞叹道。
“没错,但是相对于自然好天气做出来的成茶来讲,空调茶品质会稍逊,但是依然会达到一级茶的标准。”赵文倩道。
“原来如此,果然用科学的方法做茶就是不一样。”
众人看过数据后,都对赵文倩深表敬佩,孙总当场拍板,希望赵文倩的黛色茶庄能成为他们的长期供庆商,每年至少提供五十担的一级茶。
一担茶就是一百斤,五十担就是五千斤,一个正常的普通家庭,一年消费茶叶大约五到十斤左右,这也是老室茶楼,要不然一般茶楼也消化不了这么多茶。
但是因为黛色的品质确实好,跟随而来的茶叶也你十担我五担的订个不亦乐乎,并表示都要和黛色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因为这些茶商除了开茶楼的,大部份是做茶叶销售的,能跳过中间商,直接到一线茶农这里购茶,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又增加了两成不止。
一斤一级茶的价格,赵文倩开出来的是八十元,大家也没有还价,几杯茶之间,纷纷订货,一下子就订了两百多担出去。
还有不到一百担的茶,赵文倩也不担心,零星销售到各个茶庄基本上就去库存了。
所以如果要算账,黛色现在的账面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接近两百万元。
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早就喜不自胜了。
但是对于赵家的两个女人来说,也就是练练手的钱罢了,让她们高兴的是,走出了这样一条产供销结合的经营之道,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有望了。
“赵总,我们订了那么多茶,你能不能把特级茶拿些让我们尝尝啊?现在特别掂记着特级茶呢!”
孙总提要求了。
嗯,不说都忘了,还有特级茶的未来销售还没有算进去呢,以上辈子叶秋桐看到的铁观音王拍卖时的疯狂,哪怕是串标的,一斤特级铁观音能炒到三万元的标准,她们随便卖一斤三、四千元,获得的利润比一等品的茶都要惊人。
赵文倩笑道:“各位都是黛色的大客户,我当然不能小气,不光让大家现场品赏,我还会每人送一斤给你们喝。今年春茶要打造茶王品牌,这特等茶就暂不出售,待秋茶时,大家就可以前来订购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有成果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