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8月3日,清政府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政治、法律,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1919年,蔡元培撤销文、理、法科,学门不再隶属于科,并改学门为学系,设14个学系。蔡元培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以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北大成为中国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3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并在同年秋天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开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
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宣布取消北大,与北京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
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京大学。
1930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北京大学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针“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改评议会为校务委员会。
楚天铭走在北大的校园里,观赏着校园的优雅环境,回想着北大的过去,这是一个伟大的地方啊,希望自己的梦想能从这里开始吧!
赵祥是北大政法系的一名副教授,个子不高,身材消瘦,留着两撇小胡子,带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长袍。楚天铭打量着赵祥的时候,赵祥也在打量着楚天铭。
楚乔在给赵祥的信里详细的介绍了楚天铭的情况,包括了以前败家子模样的各种胡作非为,也包括了楚天铭那次意外的死而复生和之后的种种异样;同时也拜托老友帮助楚天铭安排进入学校学习。
“你父亲已经将你的具体情况详细的告诉我了,在安排你进入学校之前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是想在大学里面往哪个方向发展?”赵祥也不多话,和楚天铭相互问候之后就直接进入主题了。
“
第5章 败家啊败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