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里,两进两出,不知比原来的破茅草屋舒服多少倍。
      更何况,县衙前后左右全都是商业街,妥妥的市中心。
      他们二人原来住的地方连开发区都算不上,而是偏远的郊区。
      住所明亮宽敞,舒服大气,出门买卖更是方便。
      因着以前两人的矛盾,于秀才只能在老宅里开私塾,现在矛盾解除,便去了楚河公办的私塾成为教导主任,连带着地位都上升了。
      楚河明里暗里的借着难民的由头,又给他们送出不少的好东西。
      总算,他们消停了下来。
      后顾之忧解决,便要展望未来。
      郊区的这块祖宅占地不到八百亩,精打细算分成两半,一半用作灾民的员工宿舍,一半用作有机蔬菜大棚基地。
      说干就干。
      新来的一批难民按照年龄、性别、技能划分小组,分派不同的伙计。
      再派几个以前的老伙计当监工,塑料大棚以及员工宿舍同时开工,热火朝天。
      赵痕和奉老三隔三差五的前来工地视察,简直比楚河还上心。
      大工程动工现场,赵痕不是没有见过。
      自己修建陵园、度假庄园以及军事基地,任何一个挑出来都不知比眼前的工程大多少倍,可,远远比不上眼前的工人高兴。
      所有的人那叫一个兴高采烈!
      没有垂头丧气,没有抱怨,全都是热火朝天的各司其职。
      一个个干的兴奋,一个个干的高兴!
      似乎,眼前的大棚基地以及宿舍并非是县衙的东西,而是自己的东西。
      就连太阳高高悬挂起来,亦或者小雨连绵,都有不少人在工地上加班加点,不肯休息。
      赵痕瞧着奇怪,忍不住上前询问,“这位兄弟,太阳都落山了,你怎么还在搬砖?”
      吭哧吭哧搬砖的大汉转过身来,用白布擦着汗。
      “我想把那一摞都搬完!”
      “为何?”
      奉老三在旁跟着问道:“明日干,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
      大汉擦着汗水,憨厚的笑道:“我娘子怀有身孕,一路逃荒,走到桃源县不容易,好不容易有吃的住的,我们可要好好干活。”
      赵痕了然大悟,“你们是为了感激楚县令?”
      “呵呵,也算是。”
      “更要紧的是,县令规定了一天要干的活,只要干得多了就有多的奖赏,我多搬砖,就能多换取一些珍贵的燕窝、人参补品,给我娘子补补身体。”
      大汉说着,手里没耽误搬砖。
      他还指了指远处,在修剪木头的老头,说道:“那位老哥跟我一起逃荒来的,他带着一个小孙子,孙子去了县中的私塾读书。
      他说要多干些伙计,给小孙子换一个上好的砚台。”
      赵痕一愣,与奉老三对视两眼,问道:“你们,你们是为了换取更多的东西,才拼命努力的干活?”
      “那是自然。”
      大汉头也不抬的说道:“人都不是傻子,谁愿意辛辛苦苦的白干活,但也没有不知好歹的,只要给东西,就会拼命干活。
      楚县令好,只要多搬一块砖,楚县令都看得见,就给你记上一笔,你吃饭的时候都多一块肥肉,所以大家才都铆足劲干的。
      要想马儿跑得快,总要多给干草的。”

第15章蔬菜大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