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雍:嗯,有道理。
      这个马匹拍的好,有理有据,真诚可靠,乍一看都不像是拍马屁的话!
      王雍想着,此人贪财好色唯利是图,用点钱和美色就能控制住,用仕途就能钓住,来到京城无所依靠,又于他们一条战船。
      后期,他若是向陛下告密,单单是给自己送银两一事,都能治他得罪。
      如此,将账本给他也无妨。
      前思后想,王雍觉得没有漏洞。
      尚书大人再能掐会算,也算不到赵痕和楚河别样的交情,更算不到楚河一番歪理说的太子太师到现在都非常的迷茫。
      “好,来人,将账本取来。”
      “多谢尚书大人!”
      王雍不放心,仔细的叮嘱道:“只准查看,了解详情,不可外传,可明白否?”
      “小人当然明白,大人放心。”
      很快,小卒又搬来一箱书籍。
      这一箱子书籍很新,泛着油墨香气,似乎刚刚誊写抄录的。
      楚河随意拿起一本来翻看,记载的是南方三十六州县的其中一个县市,县令是谁,与王家什么关系,所贪银两多少,死亡多少,流民多少,房屋毁坏多少,落到灾民手中的银两多少,顺道还附录其县令亲笔书信三封,最近一封汇报的则是现如今的灾情。
      他放下,又拿起一封,记载如上。
      记载如上……
      记载如上……
      从国库批出来的银两,到户部,户部尚书王雍以及其亲信就要克扣一半,往下再走,州县的官员,州长县令,各层打赏,以及督察院、大理寺监工,巡抚,一层层见者有份,只有天下的百姓没份。
      真是要命!
      楚河再放下,再拿起,终于出现了些不同。
      这一份书信,记载的南方三十六州县的平安县,平安县县令不服从管教,三次上书朝廷,全部都京兆府尹给拦了下来。
      他质疑赈灾银两,不与王氏一族同流合污,并且力所能及的挽救受灾百姓。
      全县上下六万五千人,只有三千人流民,房屋重建,堤坝修缮,引流开河,死亡人数不足两千人,其余六万人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若是,若是都能妥善处理,最好的模样便是平安县的处理结果。
      而在假账本里面,平安县流民一万多人,死亡一千多,硬生生的将其他州县的流民算在了平安县的身上,并且给其县令按了一个大帽子,强烈要求吏部治罪。
      而吏部丁奉与王雍向来尿不在一个壶里,所支持的皇子又不是一位,丁奉压下来没有去管,也没有治平安县县令的罪。
      但污浊成为常态,清白则是一种罪过。
      楚河放下账本,摆摆手,“走,都抬回去。”
      “全部?”
      “对,一本都不能丢,这可是老子发疯换回来的。”
      ……
      府邸。
      “楚鸣鹤。”
      “楚秉文。”
      “拜见大人,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楚河刚刚回来,便看见厅堂里站着两个年岁不大的青年。
      他一时蒙蔽,“什么意思?”
  &nbs

第55章 深夜来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