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少?”陈东升吓了一跳。
      陈伟也诧异的看着陈浩。
      两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5毛钱一斤,人来了,待会就按这个价来。”陈浩猛的抽了两口烟,将烟屁股头扔在地上。
      踩灭了。
      有一位居民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这是黄瓜?”这位居民四十多岁,是位大妈,指着拖拉机上的黄瓜,很诧异。
      “您眼力真好,没错,这是黄瓜。”陈浩道。
      他能明白对方的惊讶。
      换成小娃子,对这个事不好奇,可对于经常去菜市场,进出厨房的家庭主妇而言,大冷的天居然有黄瓜,就很惊诧了。
      “这冷的天,居然种出黄瓜了,真是稀奇。”大妈很惊讶。
      她问道,“这黄瓜怎么卖的,要票吗?”
      就大妈这几句话的功夫,又有不少居民围了过来。
      一拖拉机的黄瓜,太显眼了!
      不是没见过黄瓜,只是陈浩的黄瓜好多人没见过,稀罕的很!
      “不要票,这是生产队自留地生产的黄瓜。”陈浩道,“公粮交了,征购粮也交了,口粮也发了,剩下的农民自己处置。”
      “为了让城里的居民大冬天能吃上新鲜的蔬菜,队里让我拉了这一拖拉机的黄瓜过来。”
      说着陈浩还拿出兜里揣着的证明,高声的喊道。
      “有证明的,放心买,放心吃。”
      不要票就是一大优势,这么冷的天有黄瓜,又是一大优势。
      “怎么卖的?”一位居民问道。
      “5毛钱一斤。”陈浩脸不红,心不跳,报出了售价。
      一旁,陈东升和陈伟声也不敢出,嗓子提到了喉咙眼。
      陈浩不是开玩笑,真的报出了5毛钱一斤的售价,他们生怕居民打人。
      “你怕不是抢吧,5毛钱一斤?你这黄瓜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一斤肉才7毛钱。”一名居民不忿道。
      其他围观的居民也纷纷说着陈浩的不是。
      就没见过这么贵的黄瓜。
      可陈浩却注意到,说贵的的确不少,却没几个人离开。
      有戏!
      这个定价的确贵,却没将居民吓跑,10块钱一斤的木耳都能卖出去,县城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是有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陈浩解释道,“大冬天的,能种出这么好的黄瓜,各位同志想必也知道,肯定得花费不少的力气。”
      “这些都是成本。”
      有几名居民很认可的点头。
      陈浩继续道,“这是温室培育出来的黄瓜,不是必须副食品,而是改善生活,提升餐桌品质的产品。”
      “各位同志,量力而行,不要抢购,少量购买,尝个新鲜就好。”
      强调成本,又处处替顾客考虑。
      这一番话很让围观的居民舒坦。
      “温室是什么意思?”有人疑惑的问道。
      “黄瓜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为了创造适合黄瓜生长的温度,就建造了温室。”陈浩道。
      “这些黄瓜就是在温室中生长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能在冬天有黄瓜上市的原因。”
      陈浩将大棚改成了温室。
      大棚听起来有些寒碜。
      城市里有好多棚户区,听起来不入耳,温室听起来更加让人觉得高大上些。
      任何时候,时髦的东西,高大上的东西,总是容易得到认可,容易引起追捧。
      陈东升和陈伟两个人汗流浃背。

第24章 按次付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