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管的好,我大半辈子都在土地里刨食,大棚种植其实就是控制温度,这个没什么难的。”陈洪兴立刻道。
      接下来,几人又就种植的瓜果蔬菜种类,规模,大棚材料的购置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至于餐馆,压根就没人问。
      反正生产队不出钱,陈浩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对生产队没啥大影响。
      一个多小时后,陈浩回了家。
      陈东升和陈伟都等着他。
      “进屋说话。”陈浩招呼两人。
      屋里缓和。
      “烤下火,暖和暖和。”童倩递过来一个火盆。
      她看着陈浩,“我刚喊他俩进屋坐着,他俩非要在外头等你。”
      两人这是在避嫌。
      陈浩没回来,童倩一个人在家,他俩主动在外面候着。
      上道,有分寸的人,才值得帮助,值得合作。
      “你俩是自己人,我也可以信任你俩,就直接说实话了。”陈浩开门见山,“在县里开餐馆,说的好听,是公私合营,实际上是个体经营。”
      陈东升和陈伟呼吸加重了些。
      个体经营是资本主义尾巴,会被批判。
      “你俩不要担心,我已经跟队长说了,20%的利润会给生产队。”陈浩道,“既然会给生产队利润,肯定会让队里开证明。”
      “那么在明面上,在县里开餐馆,就是合作经济,是公私合营的生意,是在帮助农业生产!”
      他盯着两人,“就是你俩后面跟其他人,将我刚刚说的话传出去了,我也不会承认,只会强调,开餐馆是为了丰富城里人的餐桌,为了帮助生产队农业生产。”
      没有录音录像设备,话可以稍微说的直白点。
      有一定的风险,但在可控的范围内,重要的是,让陈东升和陈伟知道这个生意是在给谁干,后续才会更用心。
      为自己干,才会拼尽全力!
      “浩哥,我肯定不会说出去的,上次你让我不要讲大棚黄瓜具体卖了多少钱,我连媳妇都没说。”陈东升立刻表态。
      “你让我说什么,我说什么,不让我说什么,我肯定不乱说。”陈伟也跟着表态。
      两人不傻。
      “你俩一人出300,餐馆的股份,各占10%。”陈浩道,“分红也按照这个比例来。”
      300块钱!
      陈东升和陈伟惊的一跳。
      他俩本以为顶多出个几十块钱,最多100,没想到是300,有点承受不住。
      正要开口,陈浩接着道,“对外,你们就这么说,就说出了300块钱,对内,这个钱你们不用出。”
      “开餐馆的费用,我一个人全包了。”
      自己占60%,陈东升和陈伟各占10%,生产队占20%,生产队的这20%,等签订协议的时候,陈浩会强调是分红权,而不是股权。
      也就是说,自己掌控了80%的话语权。
      “我们什么都没出,就占10%,这不好,对浩哥你不公平。”
      陈东升和陈伟俩人觉得占了大便宜。
      “怎么能说什么都没出,不出了劳动力吗?”陈浩道,“你俩要没意见,这几天就准备准备,等天气缓和了,就去县里将餐馆开起来。”
      改革的春风需要过2年才会吹起来,但是1976年的这个春天,陈浩却在两人耳边哈了一口气!喜欢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请大家收藏:

第43章 进屋说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