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东宫,书房内。晨光愈发透亮,却好难以穿透屋内凝滞如冰的空气。雕花窗棂上垂落的冰棱,将照进来的光线在青砖地上切割出斑驳的冷影。书房内寂静得仿若一潭死水,唯有远处更漏滴答滴答的声响,在这死寂中敲出令人心慌意乱的节奏。
李建成听明白王珪话语中未说完的深意,原本端起的茶盏还未凑近唇边,便重重地磕在案几上,发出清脆而尖锐刺耳的声响,他猛地霍然起身,宽大的玄色广袖用力一扫,案桌上的舆图 “哗啦” 一声被扫落在地,如同他此刻混乱的思绪。
他的眼底布满了血丝,愤怒与焦虑在其中交织:“前日军报传来,河东战事吃紧,兵戈扰攘,粮草已然短缺,这已严重影响到前线将士的士气,你让孤如何能够坐视不理?!”
袍角扫过满地狼藉,他背着手来回踱步,带起的风将烛火晃得明灭不定,恰似他此刻起伏不定、紊乱如麻的心情:“那些世家大族,纵然心中有所不满,难道能比得过前线浴血奋战将士们的性命?!若失了河东,长安便危在旦夕!莫说银钱粮草,便是要他们捐出家产,也理当与孤共赴国难!”
王珪望着太子因用力而青筋暴起的手背,只感觉喉间一阵发紧,他慢慢地俯身拾起地上皱卷的舆图,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忧国忧民之心,臣感同身受。然而,世家根基盘根错节,犹如参天巨树,根系错综复杂,若逼得太紧……”
他警惕地瞥向那扇虚掩的房门,压低声音,郑重道:“炀帝当年三征高句丽,强行募集世家钱粮,征召世家子弟充入军伍,致使上下离心离德,这才引发了杨玄感举兵叛乱、李密倒戈相向之祸,以致后来的天下动荡……而如今局势尚未稳定,此等前车之鉴,殿下不可不察……”
李建成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跌坐在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精雕细琢的蟠龙纹,仿佛试图从这冰冷的纹路中寻得一丝慰藉:“你说得对,是孤太过急躁了……那事已至此,依你之见,究竟该如何是好?”
王珪沉吟良久,烛火在他眼底映出明灭不定的光,宛如他心中不断权衡的利弊。终于,他沉声道:“殿下,臣有两策,或许可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不待李建成开口询问,他已趋步向前,继而说道:“其一,恳请陛下下旨嘉奖近日募捐钱粮的世家大族,赐以匾额、封邑虚衔。如此一来,既能安抚他们的人心,又可诱导那些尚在观望的世家踊跃输诚,向殿下表明忠心。”
“其二,以备战事吃紧为由,诏令长安及周边府库重新盘核造册,公开征集民间余粮,许以三倍市价。但凡愿意响应捐输的世家富户,无论捐赠多寡,皆以朝廷的名义予以表彰。这样做,既不会触动世家的根基,又能充实府库,同时彰显殿下体恤臣民的仁德。”
李建成闻言,眉头微微皱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温润的青玉镇纸,冰凉的触感沁入掌心
第435章 意外变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