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片喧哗热闹,人头攒动。
别说雅间了,就连靠前的位置都没有,唯有靠近一楼南墙的窗户下的一张方桌,因为太阳刺眼而无人问津。
小二一副“实在不好意思”的表情赔笑道:“公子你也看见了,这一楼确实满了,那里虽然太阳有些刺眼,但是暖和啊,再说了两位公子不是有扇子可以挡一挡啊。”
颜九姝低头瞥了一眼挡在胸前的纸扇,冬日的衣袍宽松厚重,坐下来确实看不出什么女性的特征。
再说了,她们也没得选啊。
当两人跟着小二来到桌前坐下点了一壶茶和几盘糕点。
不一会儿,辩会开始了,那些学子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侃侃而谈,说得是面红耳赤,情绪颇为激动的样子。
“在下是从江南来的举人,途经淮南一带,如今水患已过半年之久,那里仍然未能重建家园,良田万倾,稻谷颇丰,百姓却流离失所,沿路贼寇乞丐成患,和在下一同进京赶考的同窗便不幸遇难。”
一位青衣锦袍的男子唏嘘接着说道:“流民成患都是北境常年战乱以致国库空虚,朝廷赈灾银两本就捉襟见肘,官员腐败,层层剥削,以至于到了百姓手上寥寥无几,别说重建家园就是吃饱穿暖都是问题,走投无路只能背井离乡,一路进京乞讨为生。”
话音刚落,中间一名蓝衣学子激动的站了起来,“如今京城也是贼寇流民为患,依在下看,今日大家齐聚一堂,不如联名奏写万民书,呈交皇上,让皇上知道官官相护,地方官商勾结之下,民生何其艰难!”
“没错,吏治不清,民由何安!”一白色衣袍的男子起身高呼一声。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豪情壮志,实际上却有些空乏,不过,这才是初出茅庐的少年学子,有抱负,有理想,有热情。
颜九姝收回目光,打开直播视频记录今日这番盛景。
颜司瑶不解地道:“今日不是说休战议和,他们怎么都在谈论淮南水患流民四起的事?”
颜九姝啧啧感慨道:“这才刚刚开始,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显得生硬突兀,现在先抛砖引玉,顺便看看有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眼线,一个时辰后,聚贤楼不关门,无事发生才会进入正题。”
毕竟自古以来,哪有什么真正的言论自由,历朝历代妄议朝政都是大忌。
这时,颜九姝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依在下之见,上书万民书,不如我们举人,尤其是各地案首联名奏请为那些流民登记造册,鼓励那些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开荒种田,或者为那些愿意雇佣流民的商户和佃户们减少赋税,家中略有薄产的亦可捐赠银两修缮城外荒庙供那些老弱妇孺过冬……”
颜司瑶点了点头,“此人说话颇有几分见地,观点务实。”
“那是,这可是我拳打周乾救下来的美少年。”颜九姝与有荣焉道。
颜司瑶双眼一亮,“他就是你时常提起的临安漕运大家的公子沈亦!”
颜九姝还未开口,又有一位学子猛然站起身来,反驳道:“就算联名上书又如何,难道咱们想到的法子,那些比咱们见多识广的官员想不出来?”
“东鲁兵强马壮野心勃勃,这些年来不断犯我朝边境,却又从不冒然侵犯,而两国兵力相当,是以我朝只能严守死守,以致国库空虚,这时候朝廷怎会减免赋税?”
第 57章 一两的遗传胜过万吨的努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