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之事想要托付小郎。”
说了这么多,长春子的口气最后竟有些急切起来。宋铮皱了一下眉头,似乎有些不太乐意,不过他顿时安下心来。好你个臭老道,吓了小爷一跳,还真以为你能看破什么玄机,原来,所谓的“生死一线由画始”,是指的那本《素女经》春宫!
宋铮沉默了一会,方对着正在焦急的长春子道:“今日我等能蒙道长收留,准许我们借宿,已是于我有恩。再者,道长又及时迷途知返,以实情相告,宋某又岂会因此责怪道长。只是不知道长到底有何事?再说宋某年少无知,又有何德何能劳道长大驾,与我商量大事?”
长春子见宋铮面色缓和了一些,不禁松了一口气道,“宋公子莫要过谦。贫道最初所说,也并非完全胡说。先师重阳子去世前曾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只有一统天下,方能消除战乱,百姓不至流离失所。而要天下一统,必待非常之人出现,先师将此人称为‘弼时之圣(‘弼,就是辅佐之意)。临终前,先师曾占得一卦,并推断,‘弼时之圣已经临世,少而愚,长而智,文可为状元,武可为统帅。贫道观你,正是这人,所以不得不结交一二。”
宋铮闻听自己曾被重阳老道当成什么“弼时之圣”,不禁有些苦笑不得。自己是什么货色自己知道,离“圣”的标准差得很远。圣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太累了。唉,名人都当不好,何况圣人呢!宋铮无奈地对着长春子道:“道长,你是不是认借了。你刚才的偈诗中不是说‘举金举兵了吗?宋某确实喜欢金银,也喜欢习武。你认为一个贪财而又好勇斗狠之徒,会是什么‘弼时之圣?”
长春子没有接话,而是对宋铮道,“公子可知天下大势否?”
“天下大势?”宋铮道:“关我何事啊?宋某不过是想好好享受一下人生,顺便办几件对得起良心的事而已。”
长春子却摇头道:“小郎此话差矣!兴亡之事,关乎天下黎民之安危,我等既为大齐人,自应为民请命。小郎是读书人,令尊又为理学宗师,讲究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我全真道士,通过砥砺心志修炼,所宣扬之教义,同样是造福百姓。就眼下来说,我华夏版图四分五裂,各国之间大战一触即发。若没有绝世之人物,大战会不停延续,届时不知有多少百姓会遭殃。小郎既负经天纬地之能,何不顺势而起,成就不朽之霸业?”
宋铮苦笑道:“道长倒是能看得起在下。难道这就是道长要找宋某商量的事?”
“部分是,”长春子道:“贫道主要是想拜请小郎,今后若真能成就霸业,请将我全真教立为国教,让普罗大众能沐浴教义之光。当然,小郎若能征得我同门师兄弟的认同,我全真教必将全力以赴,辅佐小郎成事!”(给个花呗!)
第125章 长春之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