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向着她家的方向骂道:
      “这李三家的,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这样混不吝。”
      三角眼婶子的男人姓李,叫李三,长辈们当面称呼三角眼婶子为“李三媳妇”,“李三家的”,晚辈则称之为“三婶子”“三大娘”之类的。又对知青们说:
      “你们别与她一个样儿,她没文化,是个大老粗,你们不与他计较,也是积德做好事,她活得也不容易。唉。”
      知青们气归气,却也不能真与村人们较真,村人报团,平时都能打成一窝蜂了,但真闹起来,还不是一致对外。
      有个比较看开事的老知青回应着:
      “没事,没事。”
      拉着那个女知青向知青点走去。半路上科普这三角眼婶子的光辉业绩:
      “好了,别生气了,你这才被抢了半斤桃酥,我们才来时,常知青可是被她讹去了五十元呢。穷山恶水出刁民,你得想开,不然,你气死也没有人同情。”
      那新来的知青也是心大,听到了别人的八卦就把自己的半斤桃酥忘记了。她瞪大了眼睛看着拉着自己的知青:
      “真的,常知青那么厉害,也有人敢讹她?”
      常知青是知青点的女知青,心眼小,事事都要计较个半天,嘴皮子又利索,死蛤蟆都可以缠出尿来。平时都是她占别人的便宜,别人别想占他的,是他们知青点里有名的“公平屈,沾光喜”。
      “那当然,那一次也是进城回来,那个李三家的拉住了常知青的包,常知青一挣,包里的东西就像你今天这样掉下来了,那李三家的当时就蹲了下去,哎呦哎呦的叫个不停,非说是常知青的东西砸了脚,站不起来了。”
      老知青也是热心,为新知青解惑:
      “后来还是把大队长喊来,才解决了问题。”
      “怎样解决的?”
      新来的知青年纪小,好奇心强,又问了一句。
      “赔了50元钱呗!还能怎么解决?人家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看僧面看佛面,里外拐都是亲戚,大队长当然向着李三家的了。”
      “噢,这样啊!那常知青能答应?”
      新知青又问。
      “不答应怎么办?人家李三家的硬说常知青的东西砸了脚,站不起来,常知青也没办法不是。”
      “不会去医院鉴定一下,我不信人家医生也会向着这李三家的。”
      新知青再问。
      老知青好笑的看了新知青一眼:
      “是可以去医院,但是到医院去检查,又要耽误功夫,又要交检查费,还不一定检查出结果,到时候别说50元,100元都未必到头,还不如直接拿50元破财消灾呢!”
      新知青沉默了,看来这农村的水也深着呢。
      知青们走了,张桂芳也是一头黑线,这李三家的,可真是上不了台面,别说那些知青们生气,就是她见了也是作心:
      “像李三家的这样,村里该想些办法治治他们才是,不然,丢的可是我们陆家湾的人,坏的是我们陆家湾的名声。”
      三角眼婶子如此操作,让陆春妮看得目瞪口呆,心说这可真的开了眼界。听老娘这样一说,赶紧回答:
      “这事好办,我们村里开个扫盲班,办个夜校啥,请那些知青给咱们村补补文化课,读一读报纸,讲一讲道德修养。改变改变我们村的精神面貌,有了知识,开了眼界,说不定就可以改好了。”

第四十六 章 :大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