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卷的工作交给了北东林书院的教习们,特别是申论,前几道材料题有答题点,还相对客观些,最后的大题完全是看考官的主观意愿,为了公平,最后一道大题由三位不同的教习批改,分数差距过大的话会送到钱谦益和李子明手里,由钱谦益和李子明这两位大佬裁定。:???
行测题的批改速度很快,不过大体成绩出来后李子明却摇了摇头,虽然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考生们成绩之差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绝大多数考生只在言语理解这一块稍微好一些,其他的基本都靠蒙,李子明原本还想找找有没有野生的人才,看起来他觉得是没戏了。
然而,一份得分高达八十三分的试卷引起了李子明的兴趣,评分的时候试卷是看不到名字的,李子明看到这份试卷,当即破例撕开了密封卷:
这是一个名叫程晓伟的人,李子明想了半天没想到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名人,他不禁感叹道“果然大明从来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给人才发挥的舞台。”
李子明于是点名要了程晓伟的申论卷前来查看,程晓伟的申论写的一般,特别是最后一题,他的想法颇为天真:
程晓伟认为防止出现建奴入侵的话应该重修辽东边墙,把辽东边墙的防御做好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辽东边墙根本没用,这人不看报纸的吗?”李子明吐槽了一下,他的一些观点会以化名的方式刊登在报纸上散发出去,李子明早就在报纸上表明了不再修建边墙的态度,但凡看过报纸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算了,也行这是个技术人才?”李子明看了一下程晓伟报考的职位,他报考的是财政部下辖的审计局科员,“倒是一个需要算学的。”
想了一阵,李子明觉得还是暂时收下这个人,等以后再看看情况。
接下来李子明又找了一阵,没有发现什么比较优秀的人才,这倒是让李子明比较遗憾。
经过一众教习加班加点,很快考试成绩便在半个月后放了出来:
刚起床不久的郑森便收到了下人传来的消息:
“少爷!辽东都司放榜了,文庙和官衙门前都贴了大大的告示,不少人正去看榜呢!”
郑森淡定地点点头,说道,“知道了,这事没必要去凑热闹,而且这种大事一定会刊登在报纸上的,咱们到时看报纸就行了。”
相比起郑森的淡定,袁天海就激动多了,他一大早便赶往文庙,文庙附近的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前往看榜的不只是考生,许多考生的家人朋友也跟着一起冲向文庙,使得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
文庙门前更是摩肩接踵,好不容易挤进去的袁天海却有些失望,他没有见到所谓的告示或者是榜文,明显是来早了,工作人员还没有前来张贴。
第173章 放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