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请人答好背会了,一定是,一定是。”他又哭又笑,“陛下为什么不让写赋呢?学生的赋写的可好啦,要不学生写一个帝王赋吧。”
贺天钧斜眼看着一旁脸都气绿的崔太傅,“这丢人现眼的玩意是你家的?”
崔太傅忍着气道:“旁支庶子,上不得台面。”说罢忙指挥着小太监将人拖到偏殿去,“请个太医给开副安神汤吧。”
经过这小小闹剧,选定十人依次上前汇合前往御崇殿,不出意外此次三甲将在这些人中选出。
仁宗听闻小太监禀报了广德殿的小插曲,忍着笑对汪海直道:“老九在大是大非上倒也算不得小心眼。”
汪海直可不敢说这些大人物的是非,避重就轻道:“听王太医说那位崔相公得好生将养呢。”
仁宗摇头,“崔太傅这位本家侄子难当大器。”
正说着贺天钧带着最终的十人来了,仁宗看着高矮胖瘦老少不一的十人,笑道:“朕这里有十个问题,你们从左到右一人一个。”
站在左侧第一位的是位四十多岁的清瘦中年人,仁宗问道:“丙为令长,无治声,丁言其非百里才。壬曰君子不器,岂以小大为异哉。”
今日的试题,道道都出人意料,这里借用了“百里之才”和“君子不器”两个典故,让考生发表见解。
清瘦的中年人寒窗苦读比别人要多二十载,虽然有些措手不及,却还是侃侃说出自己的看法,仁宗听完不置可否,接着问下一位。
卢思墨排在倒数第二,只在景烁前面。轮到他时,仁宗问:“私有甲弩,乃首云止槊(古代马上作战的一种兵器,类似于长杆矛)一张,重轻不同,若为科处。”
这是前朝律法里的一个案例,问的是乙私藏有甲弩,但却只向官府自首私藏槊一张,由于私藏甲弩与槊的罪刑轻重不同,要如何判罚?
卢思墨直接按照《律法疏议》给出的判决方案答道:“甲弩不首全罪见在。首槊一张是别言余罪。首槊之罪得免,甲弩之罪合科。既自首不实至死听减一等。”
简言之,因乙不曾自首藏有甲弩,其罪刑依然存在,对于自首私藏槊罪刑可免,但私藏甲弩罪行依然需要追究,并且自首不实,需重判。
仁宗点点头,“你对律法倒是熟悉。”
最后轮到景烁,仁宗不由多看了他一眼,“甲与乙隔水将战,有司请逮其未半济而击之,甲曰不可。及阵,甲大败,或让之,甲不服。”
这里虽未明说,却仍然讲的是个典故,问的是在两国交战中是否要讲“君子之道”。
景烁想也未想,直接以《孙子兵法》的开篇作答:“兵者,诡道也!然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意思就是既然打仗就别讲什么礼义廉耻,但是最好是无利可图不要采取行动,没有必胜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机关头不要轻易开战。
仁宗未语,贺天钧却笑了一下,“小书生怕死也是应当。”
景烁未理他,只是神色端庄对仁宗道:“且夫战胜之后,陛下可得而知者,凯旋捷奏,拜表称贺,赫然耳目之观耳。至于远方之民,肝脑屠于白刃,筋骨绝于馈饷,流离破产,鬻卖男女,薰眼折臂自经之状,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
此言一出殿上殿下默默,无人笑他怯懦,只感于他心中有大怜悯。
良久后仁宗叹息:“状元郎所言极是。”
第202章 崔子敬疯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