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岂不是每天都有270元到手了。
等到林云转身抽出了270元崭新的一毛钱的事,李程程的目光就看向了那些新钱,想说又不敢说,想换又不敢吱声,只能眼巴巴的瞅着。
付完钱之后,林云还剩下110多块钱,可这些鞭炮怎么拿回家就是个问题?
一个腿脚不太好的聋老太太,两个孩子,想拿回这么多鞭炮回家,估计难了。
不过好在有帮运东西的,钱还不贵,就两毛一次。
一个中年大叔脸上布满了苍桑,拉着一个平板车把鞭炮全装上去了,然后还让三人坐到车上。
这位大叔身上穿的也是补丁,林云看到他感觉亲切了很多。
就和他说起话来。
“老大爷家里几口人呀?”
拉车的大叔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今年才28,只是长的显得老了点。”
林云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他前世小时候看到他父母的背影和他很像。
从他记事起,他的父母就比周围人长的老,那时候还不明白,现在才知道,都是生活所迫。
可是很快这位大叔的生计,明年就要断了,因为这种拉人、拉货的体力活属于四旧要被打倒。
不知道失去了这个生计,他们的日子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大叔,家里几口人?”
这个中年人说:“十一口人。”
林云问:“也住在这附近吗?”
中年人说:“哪能呢?住外城的筒子楼里。”
“筒子楼”建筑的特点为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
它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六七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
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
和四合院这种分配的房子有着天壤之别,但地位上筒子楼可比四合院高大多了。
住进筒子楼了,那都是工人自己和家属,属于单位分的房子,不像四合院这种是政府分的房子。
住在筒子楼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天然就有一种优越感。
所以现在住四合院的林云,根本没有资格同情别人,有可能人家心里还骂你一个四合院的,装什么?
“那你们家一定有工人吧?怎么还出来拉人呀,完全可以进厂当工人呀。”
这次中年人沉默了好久才说:“名额不够,家里孩子又多,要不然谁不想当工人呀,吃着皇粮,端着铁饭碗,多好呀。”
然后双方就是长久的沉默。
等到了四合院门口之后,这个中年人又帮他们把东西搬到了后罩房。
当这个中年人听到林云家这一溜八个房间都是他们的家的,难得的露出一丝羡慕的表情。
林云给完钱之后,中年人走了,他就遭到了刘奶奶眼泪的询问。
一张嘴就是:“这还过不过了?”
“败家的,哪有这么败家?”
“看你爷爷回来怎么收拾你?”
“哼!”
六叔满心欢喜的拿起好几个100响的鞭炮,走的时候非得得瑟的看了一眼刘翠奶奶,还没走出后罩房,就被刘奶奶一顿拳打脚踢。
她心想:孩子小舍不得打,也不敢打,你这调皮的小六子,居然还敢挑衅她?不打你打谁!
林云看着捂着屁股的六叔只能心疼的给了他一个1000响,其他100响全收回来。
反正每天放鞭炮都会得到一样的钱数,何必要浪费100响呢?一千响的鞭炮可劲放呗!
这要拆开了,都够你放一天的。
现在的鞭炮那100响就是100响,1000响那就是1000响,不像前世一万响的能有2000个那都烧高香了。
林云给李程程的鞭炮,也全是1000响的,并且还把李程程买的100响200响的鞭炮全部给哄过来了。
接下来就开始给这些他的叔叔姑姑们分鞭炮,每人分了五个1000响的鞭炮,就连五叔都给他分了,淘气的老六,也是刚挨揍的六叔直接多给了他1000响,安慰那瘦小的心灵。
这不是错别字,因为他一直觉得老六缺一个心眼,所以他的心灵只能是瘦小的。
等到林云走到中院的时候就听到前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鞭炮的响声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倍。
只看到全是后罩房的叔叔姑姑们在比着放鞭炮,三大爷的几个孩子啊?尤其是最小的几个孩子,那都眼馋坏了。
阎解矿和阎解娣更是哭着跑回家找自己的爸爸妈妈要钱买鞭炮去了。
就连棒梗、小当、槐花馋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刚刚从傻柱那里弄到了三毛钱,买了一个100响的鞭炮和几块糖,结果就看到林爱国、林爱军还有林珠,每个人都拿着1000响的鞭炮,拆开一个放一个,再看看自己手里的50个拆分的100响鞭炮(其他的50个给了小当和槐花),顿时不香了。
尤其是1000响的鞭炮,还比100响的鞭炮个头大,点完之后一扔,响声都比100响的大。
第31章 鞭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