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很简单,一个原因在于,科技的进步需要的各种资源,往往在于其余国家,比如说石油,这种资源比木柴木炭好上千万倍,但容易开采的地方,却并不在大明。
      就说近的,安南如此巴掌大的地方,人口却有足足一百多万,以如此狭小之地,养活这么多的人,而且安南他们也种植的是水稻,陛下就不好奇,安南是怎么做到的?”
      朱棣眉头一挑:“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安南种植的安南稻,能够做到一年三熟。”
      “什么?”
      朱棣都是有些吃惊,他虎目一凝:“小子,你说真的?”
      一年三熟,这是什么概念?
      在凤阳呆过做过农活的朱棣,真的太清楚了,中原大地的水稻,基本都是一年两熟,亩产也不过六百多斤,但得米只有四百多斤,所谓一亩五担谷,一担谷十斗,一担谷一百三十斤,碾成米九十斤。
      如果能一年三熟,粮食产量,少说要翻倍!
      任天说的没错,越南在现代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出口国,面积狭小,种植的水稻出口却极多。
      “这个又涉及到地理学的问题,一个是安南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气候,而且能做到雨热同期,所以水稻的生长极快。”
      朱棣呼吸有些粗重,他在仔细思考,过了片刻后他道:“如果安南能够大规模种植生产安南稻,能够盈余赋税,那么便有征伐的必要了。只是又有一点,朕,不能违背太祖皇帝,朕不能背这个骂名。”
      任天点头:“陛下不急,征安南,会有一次绝佳机会,师出有名,陛下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朱棣眼中有着赞许:“小子,朕有点欣赏你了,你帮朕解决了建文的问题,倒是又让朕耳目一新,你想要什么赏赐?”
      “陛下,有没有那种可以只躺平,不需要上朝、不用处理政务、却每个月都能领俸禄的职位,给我一个就可以了,给我封个爵吧,我也不贪,随便来个国公。”
      看着任天如此认真、却提出了一个如此荒谬的要求,朱棣面无表情:“小子,你知道封爵意味着什么吗,太祖有定制,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再一个,你如此惫懒,如何能行?你曾说过,要助朕成为千古一帝。”
      “对啊,我只负责动嘴提意见就可以了,至于去做,那是陛下的事情啊。”
      朱棣额头有着黑线,而任天还在说:“陛下,你是知道我的,我这辈子没别的理想,就是只想躺平,多与几个女人交流……”
      下一刻,朱棣伸手,给了任天一个暴栗,看着任天捂着脑袋,委屈巴巴,朱棣这才哼了一声:“舒服多了,你这小子就是欠揍,男子汉大丈夫,怎可如此沉沦?说出去岂不是个笑话?”
      任天委屈至极,而身后的锦衣卫也是看傻了,说句实话,朱棣如此教训,这完全就是在将任天当世子在教啊。
      “先回宫,朕明日给你安排赏赐。”
      ……
      一夜无话。
      建文的踪迹被搜到,并没有泛起什么波澜,朱棣这件事办得悄无声息,人送到鸡鸣寺,自然会有锦衣卫严加看管,不可能让建文再度逃跑。
      朱棣睁开眼,身旁的皇后徐氏也是醒了。
      “陛下,今日醒这么早?”
      朱棣微微一笑:“遇到好事了,自然精神好,精神好了,也就醒得早了。”
      徐氏知道应当是与昨天晚上的事有关,不过她也不问,只是道:“那陛下处理政务起来,也精神一些。”
      她开始伺候朱棣穿衣,一边说道:“陛下,高炽、高熙、高燧他们,今日应当就回南京城了吧?也好久没见了,等回来了,我亲自下厨。”
      朱棣呵呵一笑:“好,朕也好久没尝过你的手艺了。”
      徐皇后只能进行简单的穿戴,朱棣的头发、胡须梳理,则是需要有专人进行,同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监督下的厨师,也准备好了早斋。
      吃过早饭,朱棣换上皇帝服饰,包括头饰、围巾、龙袍,还有尚衣监特别裁制的鞋子。
      进入早朝大殿,便是早朝开始。
      处理的事情也比较杂乱,第一件事,便是朱悦火廉告辞,准备回到蜀中。
      此子是献王朱椿嫡长子,太祖第二十九孙,朱棣自然也是大大赏赐,干脆赏赐宝钞两千锭。
      再有江西永新县土匪一事,得知这件事时,朱棣冷哼了一声。
      “朕即位之初,不欲发兵,担心伤及无辜,特派遣使者前去招降,让他们改过自新,现在却得知,这帮人非但不痛改前非,反而愈发作乱,是不将朕放在眼里啊,连里长都敢杀?下令,让江西总兵官襄城伯李浚,派兵剿灭,不可姑息!”
      下方兵部自然记下这件事,而后又是其余几件杂事。
      一件便

第11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