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而后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听说后说:“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曹操到汉中之后,刘备敛众拒险,黄忠、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军奔走逃亡的越来越多,不得已退军。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35]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然而,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36]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有传闻称汉献帝已遇害,刘备遂为其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其后其麾下群臣纷纷以各种祥瑞、图谶为由请求其继承帝位,刘备乃于章武元年四月丙午日(221年5月15日[133])于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宣布“嗣武二祖”(继承刘邦、刘秀),年号“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104106]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37]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38]、程畿[39]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40]
病逝白帝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受诏。同时,刘备嘱咐太子刘禅事诸葛亮如父,并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96][115]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葬惠陵。
邮驿建设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的交通比较落后,山路居多。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在开辟四川邮驿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汉中与关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蜀汉与北方的魏和东边的吴之间,皆有通信往来。史书记载:名士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和他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歆、王朗等都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写给许靖的信,称“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魏国其他大臣和蜀汉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国官至尚书仆射的陈群,就曾有书信给诸葛亮,打听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蜀汉与吴国的友好书信往来更多,陈震在出使吴国的时候就曾与吴国关将说道此事。[42]而诸葛亮与兄诸葛瑾、大将陆逊都常有书信上的往来。
蜀汉邮驿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车传,邮递大部用驿马传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称为“驿人”。这大概是因为蜀国地处西南,大部为僻远山区,道路不整的缘故。[43]
制定蜀科
法正
蜀科是蜀汉的法律,刘备初入蜀时,百废待兴,乃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后,便着手制定典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44]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是据《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45]
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用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46]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于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
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而蜀汉后期,执政者费?多次施行大赦,大司农孟光引诸葛亮、刘备故事对费?进行了强烈的斥责。[47]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1]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纯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禅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时被张飞和赵云截下。[2]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其为王太子。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进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3]
武侯辅政
魏军五路攻蜀的消息传到成都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元建兴。[4]刘禅继位初期,根据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同年,刘禅册张飞之女张氏为皇后。这一年,蜀汉国内叛乱四起,先有????郡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反叛,后有夷王高定起兵。诸葛亮为稳定形势,派尚书郎邓芝出使吴国,与孙权修好。
建兴二年(224年)春,致力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丞相诸葛亮率军征讨南方四郡,四郡都被平定,于是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二郡合为云南郡,又分建宁、????二郡合为兴古郡。十二月诸葛亮班师回成都。
从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多次北伐与曹魏交战,双方互有胜败。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渭滨病逝。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因争夺权力不和,领兵互相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独掌朝政
建兴十三年(235年)正月,中军师杨仪被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夏四月,升蒋琬为大将军。
建兴十四年(236年)四月,刘禅前往湔县登临观阪,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归成都。[5]同年,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派遣大将军蒋琬及张尉前往接应,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不见苻健前来,蒋琬对此非常担忧。张嶷估计说:“苻健请求归降很真诚,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平时听说苻健的弟弟很狡诈,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来归附,恐怕有叛变的情况,所以滞留在半路上。”几天后,苻健弟弟果然带四百户人众投奔魏国,只有苻健前来归顺,刘禅将他们全部迁往广都居住。[6]
刘禅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前皇后之妹张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更改年号。立皇子刘?为皇太子,皇子刘瑶为安定王。十一月,大将军蒋琬率军出成都进驻汉中。[7]
延熙二年(239年)三月,刘禅下诏,升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8]
延熙三年(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延熙五年(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刘禅召集朝中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朝议以为,水路出兵虽然容易,但若是失败不容易撤退。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令费?、中监军姜维前往汉中对蒋琬进行劝说。蒋琬与费?、姜维商议后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以与其连结,于是又给刘禅上书。[9]这次刘禅同意了蒋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军马忠前往汉中传圣旨,封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的事情。马忠回朝后,刘禅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10]
延熙八年(245年)八月,皇太后吴氏病逝,刘禅将皇太后合葬于先帝惠陵。[11]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12]
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政事。[13]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右将军阎宇又联合一些人打算废掉姜维。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14]
国亡投降
魏灭蜀形势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15]
同年夏,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16]
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1718]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19]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
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20]
安度余生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第70章 第70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