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风经过沃尔玛,往右拐进了一条车辆限行的小道。
这是仕兰中学最美的地方,小道两边种满了梧桐树。
现在还是叶儿嫩绿的时候,倒是显得平平无奇。
不过等到第一片梧桐叶变得枯黄掉落在地上时,仕兰的学子们就知道这座城市的秋天到了。按语文老师的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
再过两个月,到了深秋的时候,所有树叶全部被染成橙黄色、火红色,铺满了整条小道,每天上学走在这里就像进入了原始的奇境。
徐小风有时训练结束会躺在小道拐角的梧桐树下,透过稀疏的缺叶梧桐看那蓝蓝的天。
身下是厚实柔软的梧桐叶,散发阵阵清香,闻着看着人就醉倒在秋天里。
他的仕兰生活一直忙碌而有序,这是少有的悠闲时光,颇有《立秋》里“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的怡然自得。
有时睡过了头,醒来天色昏昏沉沉,分不清白天夜晚,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又有李煜《相见欢》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萧瑟。
有人说,一个人舍不得某个地方,不是因为那个地方本身,而是因为那个地方的人。
徐小风不太同意,他觉得自己舍不得的是这个可以睡觉的好地方。
去了纽约以后,自己还有回来仕兰看秋叶的机会吗?
又跑了不到两分钟,仕兰中学标志性的红色砖墙出现在不远处。
仕兰中学建校于1962年,最近刚度过了它的47岁生日,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涉外学校。
后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出了不少高考尖子,名声也水涨船高。
改革春风吹满地后,改变了招生政策,逐渐以贵族学院著称。
不过毕竟建校多年,无论是土地规划面积还是老旧的建筑群都撑不起它的贵族名头。
仕兰中学不缺钱,不过历任校领导一直在政府倡导的保留老建筑特色和推倒彻底重建现代化教学设施之间选择困难。
毕竟贵族两个字多多少少都得带点旧时代特色,不然跟新城区那些其他建校只有几年的学校有什么区别?
左右摇摆的结果演变成每年对校园建筑群的小修小补。
去年秋校方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宣布对最大的主教学楼进行大修,这给刚踏入高三的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他们要被分成无数的十人小组,被安排在大礼堂几百人一起上课。
学生们意见很大,差点演变成校内抗议。
最后校方妥协,发布了长文通告。
翻译起来是说这届学生太过难带,学校慎重考虑后决定先翻新外墙,等这群瘟神毕业后再分批整修教室。
徐小风对此很开心。
他不喜欢新的东西,他觉得这个城市变化得太快了,比长大后的童年记忆遗忘得快,比游子对故乡的记忆消失得快。
特别是cbd区,走在那一看都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与他记忆里的滨海小城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还有他以前那个家,开始不过是一些人聚集在湖滨建了一些普通的双层自建房。
后来新城区规划方案出来,摇身一变成为地产商口中的富人区。
自建房变成独栋别墅,价格往上翻了几番。
第8章 晨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