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他报完这些名字后,君王始终沉默的看着他,笑而不语。
他不经疑惑,莫非是都没有猜对?
大会考是羌国头一遭大事,凡是通过大会考,合君王眼缘的,都会直接授个一官半职,不像先前还有子承父业的说法,有了大会考之后,人人凭的都是自己的本事。
大世家的青年才俊自小受到良好的教习,考上的机缘大一些,但也有一些出身贫寒或是边陲小地的才子。
一般这样的人在京都没有名声,通过这次大会考张贴榜单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赵怀臻记性好,京都的青年才俊他都记得清楚,报了这么些青年才俊的名字都不对,那便是说明,此人先前并无什么名声。
后面的一些臣子虽然猜不出来,但是也都报上了几个参加过大会考的人名,毕竟官员之间会串门做客,也有一些交集,哪些人参加过大会考,听说过一些。
因为大会考不限年纪,当今右相赵怀臻就是拿到大会考的榜首被君王赏识,从此官路昌运的,像赵怀臻这般能当爹年纪的,大有人在。
但看着君王一直沉默不语,弄的他们也开始沉默了起来。
个个愁眉苦脸的在那里冥思苦想,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个名字,但依旧没有猜对。
到最后,朝堂上一片沉默。
正在这时,一个平常从不凑热闹让人出乎意料的人站了出来。
众人纷纷朝中间看。
南槐安一副稳重,看着不像是对那半月的休憩有兴趣的人,但还是掺和着热闹的报了一个名字:“君上,老臣猜想是那相府的公子,沈微雪。”
南槐安是在朝中对沈微雪最为了解的人,毕竟之前在阆中城便与他有过一些交谈,而北崎使臣来访那日,他也是亲口举荐了沈微雪。
一提到沈微雪的时候,大多臣子都想起来有这么一号人,但也有一些不知情的。
“沈微雪?这名字怎么有些耳熟?”
南槐安只是缓缓退下,并没有再掺和,他一提到这个名字,朝堂上的臣子们倒是纷纷议论起来了。
“若在下没有记错的话,此人正是北崎使臣来访时,那大胜国手的年轻人,相府沈毅沈大人家的公子。”
经过这么一说之后,臣子们也都纷纷想起了这个人,不禁夸赞起来。
“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年轻人,比起当年的沈大人差不了多少。”
“大胜北崎国手,我平羌能有如此青年才俊,实乃国之幸事啊。”
朝堂之上的臣子们不吝夸赞起来。
沈微雪此人并非算得上声名赫赫,只是在北崎使臣来访时惊艳了一番,随之便销声匿迹了。
京都最不乏的就是诸如此类的话题。
平羌地灵人杰,最近出的才俊是越来越多了,自从君王改革之后,吸引了其它各国的才子来朝,成为平羌的座上客卿,只要有才,且品行端正者,在这里不论出身,都能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n
第95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