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桓温来了[1/2页]

东晋五胡风云录 千户陈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晨,父子二人吃罢早饭,分乘两座轿子去往建康宫。
      进了宫门,随着三三两两的朝臣人流向前走着,来到太极殿一百零八蹬阶梯前,感觉人流忽然不动了。
      陈谦翘脚向前张望,看见大臣们都站在台阶下,没人敢向上走,心感诧异,正欲问父亲,耳边传来前面两个大臣小声嘀咕声,“征西大将军今天上朝了,许久不见啊。”
      “是啊,他和会稽王殿下正在互相谦让呢。”
      陈谦心道,桓温上朝了,我得上前面去见见他,毕竟是他的粉丝,边思忖着,边向前挤了过去。
      “殿下请!”
      “大将军请!”
      “还是殿下先请!”
      “征西大将军劳苦功高,还是您先请!”
      只见身穿紫袍的司马昱正在与一个身材魁梧,器宇轩昂,身穿一品武官朱袍的人互相谦让。
      再仔细一看,武官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内罩软甲,往那一站,厚重如山。
      啊,这就是桓温,模样和史书上写的一样。
      桓温见推脱不过,只得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陈谦知道,桓温这是引用了诗经《国风·卫风·伯兮》,春秋时卫、蔡等国跟随周王伐郑。后也泛指为人效力,充当先锋。或为人开路,走在前面。
      才思机敏的清谈名家司马昱在后面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陈谦暗道,司马昱引用了《诗经.鲁颂》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鲁僖公出游。这里当然指的也是此意,我们都跟着您走才好。
      陈谦算是见识到什么是大人物风采了,即便是互相恨得要死,但表面依然是谦和有礼,外人竟半点都看不出来。
      他们二人,都有各自的亲信属下,为这些人谋取利益,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为己所用,而成为司马昱、桓温的敢死队,体现出各自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随即,在众大臣的瞩目下,桓温、司马昱一前一后,稳步上了龙云阶石,大家才跟在后面纷纷向上走去。
      到了太极殿中,司马昱、桓温站在群臣最前列,恭候着皇帝、太后的驾临。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听到中常侍田孜公鸭般嗓音喊道:“陛下、太后驾到……”
      只听????的一阵声响,大殿上二百多名大臣撩衣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司马聃带有尖脆的声音绕梁余耳,回荡在太极殿上空。
      待诸大臣起身,帷幔后传出陈谦最喜欢听的吴侬软语、清脆婉转声音。
      “征西大将军肩负重任,日夜操劳,守卫大晋之西陲疆域,功垂竹帛。”
      “臣桓温不胜惶恐,不敢言功,为大晋肝脑涂地、赴汤蹈火,恢复中原,乃是微臣之毕生心愿。”
      “你此次不远千里回京,可有重要事情奏禀吗?”
      “臣回京面圣,一来是思念陛下,二来是为荆州诸臣请功,这三来是听说中军将军北伐损兵折将,想聆听陛下、太后对今后北伐有何旨意。”
      前两条,都是空、假、套话,第三条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此次回朝是听闻谢尚全军覆没,蔡裔阵亡,要督促朝廷严办殷浩,也就是打我的脸来了,司马昱心中暗道。
      “征西大将军此言差矣。”
      第二排中走出一个年约四旬的紫袍官员,大家循声望去,是西晋名臣江统之子,会稽王国相江?,司马昱的首席参赞,谋臣。
      他来到丹樨前,朝上躬身施礼后,朗声道:“中军将军北伐初战遇挫,朝廷已有定论,贼将张遇狡猾,首鼠两端,归顺朝廷同时又与关中苻健暗通款曲。而我大晋乃是仁义之师,以诚待人,虽遭微折,但赢得天下王师之名。从长远角度看,定会让北方持观望态度的地方势力纷纷来投,利大于弊啊。”
      朝臣大多为司马昱之党羽,一时间响起了窃窃私语声,听的出来是赞许江?所言。
      陈谦偷偷向上瞟了一眼,身材魁梧的桓温紫目如电,颇有三国吴主孙权之风。
      只见他鼻孔中发出不屑地轻哼,接着道:“思玄,你的意思是折损两万大晋士卒,反倒有功了?”
      江?向桓温躬身道:“征西大将军明鉴,您久经战阵,最明白不过,打仗总有伤亡,许昌诫桥一役虽败,但效果初显,已有北方势力来投了。”
      桓温剑眉一挑,“哦?是谁?”
      “平北将军,羌族姚襄。”
      “哈哈,你怎么就知道他是真心来降?”
      “鹰扬将军陈谦受中军将军委派,亲赴汝阴宣慰姚襄,今羌族部众五万户已在谯郡安顿下来,为我大晋守护淮北大片土地。”
      “陈谦?没听说过,他是何人?”桓温一愣,接着道:“羌酋姚襄智勇双全,怎知是不是在诓骗平庸无名之辈,曹魏蒋干当年不就是被周瑜所利用。”
      “咳咳,征西大将军,陈谦就在殿上。”司马昱轻咳两声,压抑住心中不快,继续道,“鹰扬将军,你把宣慰姚襄经过向征西大将军叙述一下。”
      哎呀,点到我的名字了,陈谦心中一阵子的慌乱,众朝臣都转头在大殿中来回寻找着他。
      稳定了一下心神,整了整朱袍,陈谦出了班列,快步走到丹樨前,向上躬身一揖,然后又向司马昱、桓温分别施礼。
      面对手握东晋最精锐的十万大军,都督六州诸军事的传奇人物,陈谦开始后背冒冷汗了。
      “你叫陈谦?是何方人士?”桓温语气颇有不善。
      “末将颍川人士,家父广陵公陈?。”
      “哦……”桓温心道,是陈?的儿子啊。
      老一辈的革命家们,虽然手无实权,但威望颇深,对待他们,权臣们往往都是敬而远之。
      “姚平北驻守谯郡,我也有所耳闻,但焉知他就是真心归降?若是哪一天反戈一击,回头渡淮河攻寿春,下历阳,可就与建康一江之隔了。”
      桓温本来是想假装不知道姚襄已降的事,回朝诘问司马昱,殷浩北伐失利之事,但听说是陈?的儿子出面做的此事,语气有所缓和。
      陈谦看

第17章 桓温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