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3章 逛长安坊市[2/2页]

谋隋 不死的小鱼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坊正,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街道办主任,跟乡下的里正,村公都差不多,一个小吏。
      行人寻路找地方,主要靠口勤嘴甜,要不断地询问,否则,你就得走上许多弯路。
      威武大街很宽很整洁,脚下是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旁是成行的梧桐、榆树、槐树等。
      树后面是深深的排水沟,沟后面是高约一丈的坊墙。
      你还别说,古代城市里的排水构造及功能,并不比现代的差多少。
      坊***有深宅大院、茶楼酒肆、寺庙道观等,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飞檐重楼。
      这里,偶尔能看到一座门庭气派的府宅。
      它在坊墙上对着大街,开了自家大门,门口列着两排戟架,还有武士府兵把手,执勤站岗。
      这些都是王公贵戚,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家,经朝廷和京兆尹衙门的条令特许,才准对着大街开门的。
      否则,一般人家的门户,却只能向着坊内开。
      非重大节日,长安城内午夜之后实际霄禁,所有坊门就得关闭,一般情况下就无法进出人。
      但如仲秋,重阳,大年三十,正月十五元霄节等,城市里不霄禁。
      而这样大门朝外的豪门,这坊正管不了他们,他们也当然不受坊门约束。
      这时,街道上已经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至还能看到许多胡人,西域人、倭国人、漠北人,铁勒高卢回鹘人,甚至西欧人。
      他们穿戴着异域风情的衣衫,满口听不懂的语言,牵扯马匹、骆驼,赶着车把式,去往附近的东市。
      大隋的盛世繁华,这时期达到顶盛。
      大隋***已经二十多年,经过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统一南北,融合多民族,推行一系列的国政,使百姓稳定下来。
      国家没有烽烟割据,没有流离失所,人口骤增,开水利,兴农垦,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隋朝如此富裕,帝王倡导节俭是其中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组织的精简。
      开皇年间,大隋衙门机关里,设有公廨钱、职田等,这些作为衙门的办公经费。
      而边戍和地方府兵的开销,也是地方自给自足,朝廷户部不承担这些。
      赈灾时有义仓制度,没有重大战争,朝廷建设大项目,不须动用国库。
      所以,大隋的财力这才迅速的积累下来。
      二十多年的物资储备,建有巨大的粮仓,盛世繁荣,隋文帝已经给杨广打下殷实的基础。
      若是没有重大灾难或变动,任其自然发展,足够后面百年无忧。
      正因为如此,这给杨广造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大隋是天下最富庶的。
      也许,就是杨广随意挥霍这些财富资源的心里根源之一吧。
      杨广的每次所谓出巡,视察和发动的战争,那都是烧钱的玩意儿。
      而且,杨广登基后,大肆标新立异,随意的封官封爵,衙门机构林立,后期还增养了大批的御林军。

第203章 逛长安坊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