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凿通了官道,那也是碎石加黄泥搅混的简易驿道,经过大规模的马跑车碾,道路已是凹凸不平。
二月下旬,过了春分、接近清明时节,春天的气息、那是扑脸而来,气温逐渐上升,变得暖和不少。
但同时,雨季却也来临了。
在雨水冲击下,碎石加黄泥混合、凹凸不平的山路,现在又变得泥泞不堪。
路上积水的小水塘无数,车轮碾过,溅起污水。
这条官道,必须要经过函谷关,约有数百里的崇山峻岭的关道,两边山林密布,环境险恶。
不过,朝廷为了这次迁都,沿途派出了数万军队‘清道,并设立护卫队,关卡、兵营等。
那些个山匪马贼们,早就闻风而逃,好汉不吃眼前亏。
据说,但凡抢劫朝廷迁都队伍,如同打劫驿邮一样,杀无赦,还满门抄斩。
楚国公杨素所在的车队,也在其中出发了。
杨公的队伍,数百辆马车,上千辆牛车,数百匹驼马,四千余众,那是浩浩荡荡。
其中几十辆有高大骏马、双驱厢车座驾,也有四驱豪华厢车座驾。
当然,紧跟着的还有敞篷车拉载着一点物资,作为途搭帐和进食所用。
除了女眷和杨府的高级职员,其余多是骑马而行,当然,还有不少奴仆步行。
杨素义子、血手盟盟主独孤城,带着尺素、抱琴等高手,以及血手盟几十名侍卫,在杨素身边作贴身保卫。
杨府府兵组成的甲士,有三百余人,他们皆从军中经过挑选的精锐,一个个手持长枪,腰悬横刀,龙虎精神,气势凌人。
三十七岁的独孤城,作为杨府长史,换了一身都尉官衔的甲胄,明光铠甲、银光闪烁。
他手指一把马槊,斜指在地,催马前行,时刻在杨素的四驱豪华厢车边上,保持高度警惕。
在长安至洛阳的驿道上,有一条长达百余里的峡谷,称之为‘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的东头是函谷关,而西头就是潼关。
函谷关是华夏大地、雄关要塞之一,它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车队刚进入潼关时,崤函道行营总管、虎贲郎将鱼俱罗,他率众亲自出关、迎接恩公杨素。
崤函道行营总管,那是镇守辖潼关、函谷关二大关隘的大将军,重任在肩。
当晚,鱼俱罗在函谷关的太初宫,热情接待了杨素一行,好酒好肉招待,并安排数千人在关内宿营。
翌日清晨,杨素一行又得踏上征途,鱼俱罗亲自到函谷关的东门关楼来送别,“恩公,末将已派两千甲士,护送你们走出这百余里山路,这段路有数个险关隘口。”
“哎呀,还有三百里,就到东都洛阳了,这一路上都有官兵,山匪马贼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抢劫?”
“哦恩公,小心驶得万年船
第332章 迁都途经—函谷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