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24 章 第四六回 疯老头,是冤是诬当堂对[1/2页]

[七五]桃花酒 洛安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堂上下俱是针落可闻声般寂静。
      “他……他说状告何人?”先发声的是外头的百姓,惊愕之情溢于言表。
      “是说包大人吗?”有人喃喃,口中多是不可置信。
      “好似说是开封府不接状子、不审案子,包庇权贵。”也有书生大抵是听明白了,小声与人说起来。
      “这如何可能,包大人最是清明廉正,是为民伸冤的顶顶好官,咱们大宋谁人不知的青天大老爷。”立即有人辩驳,话语翻来覆去吵吵嚷嚷难以听清,可总归是那么几句话,出自提着菜篮子的大娘口中,出自年纪轻轻来看热闹的十一二岁小儿口中,出自两鬓斑白、眼睛浑浊的老头口中,纵便是人常道,千张嘴万种说法,这会儿却仿佛早就统一了口径,俱是不信
      可展昭立于府衙大门之上却看得清楚,这些淳朴善良却也容易动摇、容易偏听偏信的百姓们眼底微微闪烁,心里到底还是泛起了嘀咕。
      渐渐地,大约是为了说服自己相信开封府或者说相信自己并未有被骗,他们大宋还是有个顶顶好官的……这些话里还出现些许指责、叫骂黑白无常杀人犯法还满口胡言、诬赖包大人云云之语,若非此处乃公堂而是街巷之上,光是臭鸡蛋、小石子、唾沫星子都要横飞而至砸黑白无常二人一脸了。
      嘈杂难听的辱骂声中,黑白无常面色无异,只盯着沉默不语的包拯,仿佛只等面色沉沉的包拯是如何回应。
      比起外头面露怒容焦色的百姓,包拯与公孙策等人倒是一个个神色沉静,颇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淡然。
      “你二人欲先告哪一桩?”包拯问道。
      “只问包大人欲先审哪一桩。”谢必安与范无救对视一眼,回道。
      “你二人今日有疑,未免前一桩本官审的不公允,就从第二桩审起罢。”包拯说着双手扶住官帽,众目睽睽之下,轻手一抬,将官帽取下,置于桌上。外头就是百姓的哗然之声,包拯目光灼然,面色肃然,他走到大堂之上,指着桌案之上的官帽,又对着外头的百姓手臂一展,“开封府尹官帽主审,开封府衙百姓为证,此桩原委你我当堂对质,意下如何?可算公允?”
      “大人!”一旁的张龙赵虎心有不满。
      王朝一手拉住一人,叫他们瞧瞧一旁岿然不动的公孙策,二人憋了又憋,这才按捺了性子。
      同时,外头蹲在墙头的柳青忍不住拍手一句,“妙极!”
      他摸着自己的又圆又白的下巴感慨,“这包拯确实有几分本事,难怪满天下的人都佩服。”
      黑白无常面容微微变了又变,许是未曾想到包拯竟是这般作态,倒叫他二人像极了话本里咄咄逼人的恶人,然而心底又忍不住升起敬佩之意,不由怀疑自己可是果真误会于人。他二人定了定神,未有松口之意,极有默契道:“自是应当如此。”
      “敢问孟三娘一案,何人何时曾来开封府衙报案,遇上的又是哪个当值的衙役?”包拯先开口道。
      “三月廿八那日中午。”谢必安答道。
      “孟三娘老父孟伯见她一夜未归,便出门往来寻。孟三娘往日在景连书铺抄书赚些银两,可那书铺掌柜说她前一夜早已归去,翌日也未曾来,他便回了那外郊的荒院,这才发现孟三娘被人杀害,弃于荒野,他将尸首带回荒院,便来寻开封府衙报案,可在开封府衙大门口叫两个衙役拦了去。”范无救冷然道,唇角还是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显几分讥诮,“随后在听闻孟伯报案原委后竟是径直将孟伯送出强行送出城外……若非孟伯碰上我二人,以孟伯病躯在荒郊野岭怕是残喘不过几日就西去,此案也无从查起了。”也正是因为此事,正因为包拯曾有叫他兄弟二人也佩服的清名,他才对这满天下盛誉的包拯恨极恼极,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场之上无清名,这包拯也不过是个徒有虚名之辈。
      相较于范无救,谢必安的神色更阴沉些,白白的脸更像是大白日里出巡的游魂。
      “那敢问苦主何在?”包拯八风不动,他神色如常地对上黑白无常二人,“你二人只听他喊冤,可曾求证只字半语?又是如何得知孟三娘乃柴颐、刘琦二人联手所害?”
      “我二人自有我二人的手段,自然不会冤枉了柴、刘二人。”范无救古怪地笑了笑,“这汴京城我头一回来,可汴京城里有眼睛的可不少,能知晓那夜柴颐、刘琦与孟三娘一并离去的人也不少,且那刘琦不知悔改、将此事当做笑料告知书童,取笑孟三娘想当贞洁包拯问道。
      “不曾,草民也当她是银子够了,这便不来了,本来女子在外抛头露面就多有不便,银钱也是一日一结,因而未曾追究。若不是前两日开封府的上门来问,草民早忘了此事。”掌柜的道,他紧接着叹了口气,“只是没想到她竟是香

第 124 章 第四六回 疯老头,是冤是诬当堂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