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7章 时代周刊的专访邀约[2/2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一白化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熊浩和齐茵显然也被刚才这帮记者们的热情,给搞得有点后怕。
      这样的安保任务,可比他们平常执行的任务,要累的多,也难的多。
      毕竟,除了他们两个是明面上的保镖外,其余人都是在暗中保护陈舟的。
      不像一些国际大型会议,会有足够的人手,全面做好安保任务。
      开幕式结束后,所有参会者将会在酒店解决午餐,然后下午正式进入大会的报告人环节。
      也就是受邀学者的学术报告会。
      趁着这段休息时间,陈舟摸出手机,悄悄打开了华国电视台的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并没有中断,算是中场休息环节。
      因为这次华国电视台进行的现场直播,是准备对这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全程进行直播的。
      华国电视台直播间此时的人数,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
      根据直播间的显示,这会足足有近6000万人在观看现场直播。
      这个人数,不可谓不多。
      看着满屏的弹幕,陈舟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在看到那个还在刷的“我也相信”后,陈舟的嘴角,不自觉的便露出了一丝微笑。
      唯一就是,华国这会已经是大半夜了,让这么多人不睡觉,观看自己领奖,再等着自己的学术报告,多少让陈舟有点不好意思。
      要是他早知道这样的话,刚才面对华国电视台的记者小姐姐,就多说两句话了。
      酒店餐厅里,陈舟吃完午餐,正准备起身回房间休息时。
      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径直走到了陈舟的面前。
      陈舟疑惑的看着这位美女。
      这人自我介绍道:“陈教授你好,我是《时代周刊》的记者迪莉娅·奥尔黛西亚,方便我坐一下吗?”
      陈舟听到《时代周刊》这个名字,就知道对方的意图了。
      想了想,陈舟点了点头:“请坐,迪莉娅小姐。”
      齐茵也自觉地往旁边挪了挪位置,给这位《时代周刊》的记者,让了个位置。
      等对方坐下后,陈舟主动说道:“迪莉娅小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我还得去准备一下下午的学术报告。”
      迪莉娅·奥尔黛西亚看向陈舟,对于对方直截了当的话,她倒是没有太多惊讶。
      在来之前,她是对陈舟做过调查的。
      对于陈舟对记者们的态度,以及那回答问题时,干脆了当的方式,她都是掌握了的。
      所以,迪莉娅·奥尔黛西亚也没有废话,直接便说道:“陈教授,不知道您今晚是否方便?能否占用那您晚上的一点时间,我想对您做一个专访。”
      听到这话,陈舟微微一笑,问道:“迪莉娅小姐,能否告诉我专访具体的时间?”
      迪莉娅想了一下,回道:“我尽量保持在一个小时之内。”
      陈舟点了点头:“那晚上见。”
      说完,陈舟便起身,离开了座位。
      熊浩和齐茵也跟着起身离开。
      看着离开的陈舟,迪莉娅·奥尔黛西亚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表情。
      陈舟是她很早之前,就想进行采访的科学家。
      在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次,她就因为其它事情,耽误了采访计划。
      现在,终于在里约热内卢的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找到了机会。
      看了眼手表,迪莉娅·奥尔黛西亚也起身离开座位,喃喃自语道:“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得好好准备一下才行……”
      回到房间的陈舟,拿出菲尔兹奖的奖章,开始了自己的分享。
      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外,陈舟也难得的登录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动态。
      这条动态,没有多余的话。
      只是简简单单的“菲尔兹奖”四个字,再配上他刚拍的奖章照片。
      做完这些,陈舟便退出了微博。
      对于那些已经看不过来的私信、评论、关注等等的红点,他是没有丝毫点开的欲望的。
      陈舟是退出了微博,然而那些关注着这件事的网友们,却是热情高涨了起来。
      面对久未露面的陈舟,他们迅速涌进了评论区。
      各种留言回复,开始在陈舟的评论区刷屏。
      而陈舟的这条微博,也以火箭般的速度,窜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热搜第二和热搜第三,也全是陈舟的新闻。
      似乎是做好了迎接这一事实的准备,那些原本还在想办法上热搜的娱乐明星们,此刻很有默契的,开始了蹭热度。
      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时间转发了陈舟的微博,并配文大家最喜欢说的“陈舟大佬牛逼!为您感到骄傲!”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是蹭热度,真心转发的明星。
      虽然不常关注学术界的事,但对于陈舟这么一位早已出圈,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学者,他们还是知道,并且为之钦佩的。
      下午,是属于陈舟的专场时间。
      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史无前例的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获得了所有人的关注。
      似乎因为这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特殊性,多个国家的电视台,均选择了全程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跟踪式报道。
      这也就代表着,陈舟实际上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观众们,在进行他的学术报告。
      虽说后面的学者,多也是这种形式。
      可与陈舟相比,那就又低了一个层面了。
      面对人头攒动的会场,陈舟倒没有多少紧张的情绪。
      这样的场面,他已经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
      如果说第一次还有些紧张的话,那习惯了以后,其实也就没什么了。
      再者说,紧张是留给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的。
      对陈舟而言,这只是他表演的舞台。
      今天下午的这场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也是注定被载入国际数学史的一幕。
      不仅仅因为时间的长短,更因为导致这一场学术报告诞生的各方面原因。
      不管是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还是作为史上最年轻菲尔兹奖得主的报告人陈舟。
      都值得被国际数学史载入史册。
      就这样,面对现场数千名的数学家,以及各个国家电视台直播间的观众们,陈舟开始了自己的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
      :。手机版网址:

第657章 时代周刊的专访邀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