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人从安徽休宁出发的第三十天下午,来到了蒲圻。
      蒲圻是一个很大的范围,虽然此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名字起得生僻,让人选择性地回避。
      直到1998年,经过考察,证实此地就是三国时期历史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关键地方,就正式更名为赤壁市,从此名声大震,此是后话。
      最早在凤山监筑城的是东吴,公元217年,孙权派吕蒙屯兵刀环口,当年在凤山监建城,城墙以砖砌成,高一丈五尺,周长四百八十步,设四门,人称“吕蒙城”。
      吕蒙城东门临隽水,即陆水河;北门濒长江,西门为护城河,即玉带河;南门的玉带河上有龙珠桥。
      到了唐朝时,才在此设县城,即凤山监。
      在明朝洪武年间,我们来到蒲圻,尚有凤山监。
      凤山监随岁月流转,分崩离析,到了现代,已无踪影,该地仅余一个叫陆口,又名陆溪口的古镇。:???
      古代的隽水河流入长江,恰遇长江在此绕弯,冲积而成沃土。
      《水经注》有记载:江之右岸得蒲圻矶,即陆口也。
      这里的江,指长江。就是说:在长江的右岸,冲积得到蒲圻矶,即是陆口。
      陆口是后人们对蒲圻之地的泛称,若要细分,长江的右岸,自上而下,先是蒲圻矶,再是凤山监,然后是蒲圻洲。
      蒲圻矶与凤山监中间有条陆水河,凤山监与蒲圻洲中间有条玉带河。
      绕着凤山监的陆水河和玉带河,均通往长江,许多往来的船只就驶进内河,方便补给。
      我们走在凤山监城里,发现到了这里,民风与前边经过的古镇,大不相同。
      来来往往的除了商人外,更多是渔民和鱼贩,本地居民也多以渔为业,甚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的味道。
      路上行人衣着朴素,行路匆忙,少有在街边站立闲话之人。
      这种情况,一直延至清代。
      清代当地县令张其维在其《陆溪口》一诗中,写道:
   &nbs

第114章 凤栖之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