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嬷嬷挑开窗帘往外看,天很暗,但大石县并不算很大,她刚来那段时间就找借口外出把整个县城的路线都大致记了下来。
“这是王家盐铺后门?”万前主簿掀开另一边的帘子,轻声自语道。
蓝嬷嬷一听是王家盐铺,心中暗喜,越发相信救她出来的玉树。
刘县丞没说话,整个人阴沉沉的。
玉树停下车辆,在王家盐铺后门敲了敲。
后门打开,一名驼背老妪慢腾腾地往院里走。
玉树过来打开车后厢门,示意车上的人都下来。
玉树在唇前竖起手指,示意三人都不要说话,只跟他进去。
三人跟在玉树身后走进王家盐铺开在二进院西侧的后门。
进去是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的后罩房亮起了灯。那驼背老妪拎着一桶水进去,又慢慢走出来。
玉树直到此时才跟他们说话:“因为流民的缘故,城门看守得严,你们不能就这么出去,得换装。”
蓝嬷嬷巴不得把衣服换了,再好好洗个澡。
玉树先推开一扇里面亮着灯火的门,对蓝嬷嬷道:“我已经让人准备好热水和换洗衣服,离天亮没多久,速度快一点,我们争取在天亮城门人最多的时候出去。”
随后玉树又叫住老妪,靠近她道:“你进去服侍这位夫人。”
老妪停住脚步,慢慢转过身,走进里屋。
玉树对蓝嬷嬷道:“你有什么事吩咐她,但她耳朵不是很好。”
蓝嬷嬷点头,进了屋里。
玉树安顿好蓝嬷嬷,才用更冰冷的语调对刘、万两人道:“你们也得换衣服,没有热水了,那个屋里应该还有一点冷水,你们自己将就着用,衣服我等下给你们送来。”
刘、万两人知道自己是顺带,也不敢跟蒙面人要求条件,都乖乖进了那黑灯瞎火的屋子。
蓝嬷嬷进入那间临时充当净房的房间,一看屋中放了热水的大木桶,就激动得差点流泪,看老妪已经把房门关好,立刻把衣服全脱了,又命令老妪,“你过来帮我洗头。”
老妪侧了侧耳朵,露出皱巴巴的老脸,蓝嬷嬷不得不又说了一遍。
老妪这次听到了,慢慢地走到浴桶边,弄了个小桶,找了个勺子,舀了兑好的热水浇到蓝嬷嬷头上。
蓝嬷嬷躺到浴桶里,被热气包裹住冰冷的身体,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她怎么会就落到这种田地了呢?
女人闭上眼睛,任泪水从眼角滑落。
老妪用皂角轻轻揉搓她的头发,也不嫌弃她身上有味。把她头发洗干净洗通顺了,还给她按了按头皮。
蓝嬷嬷浑身酥麻,躺在浴桶里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洗澡水凉掉,也许是门开动的吱呀声,蓝嬷嬷猛地惊醒,然后发现老妪已经不在房里,而门和浴桶之间的屏风上搭上了一套干燥的干净衣裙。
蓝嬷嬷匆匆就着已经不热的水把自己好好搓洗了一遍,又用最快速度换上干净衣裙和鞋袜。
等她刚换好,门外就传来敲门声,“还没好吗?”
“好了,就出来。”
玉树已经不再蒙着脸,外面同样换了装束的刘、万二人已经等在院子里。万前主簿特别别扭,因为他被换了一身老婆子的衣服,头发和脸上都化了妆,看起来特别丑。
玉树指了指刘县丞,对蓝嬷嬷道:“你男人。”
又指向万老婆子,“你仆人。”
随后补充:“这段时间来往流民非常多,城卫不可能每个人都记住。如果没人查也就算,如果有人查,你们就说你们是上河县人,来大石县探亲,因为认识我,就搭我的车子走一段。”
三人喏喏表示记下。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
玉树再次让三人上了驴车,一路车轮辘辘向县城城门走去。
到得城门口,因为他们到得早,没怎么排队就轮到他们。
城卫认出了玉树,非常谄媚地喊了声:“玉树大人,您这个要出城办事?”
玉树发出笑声,“是啊,你们看起来似乎很紧张?发生什么事了?”
城卫惊讶,“您不知道?哎呀,这事都在县城里传开了,大牢里的囚犯跑了三个!这不,上面命令我们严查。玉树大人,原谅则个,职责所在,还请把车厢门打开,让小的瞅一瞅。”
“行,不为难你们。我昨天喝酒睡得沉,还真没注意到出事了。”玉树下车,转到车后厢把车门打开,一边跟城卫解释:“里面一对夫妇是我远房亲戚,听说我来到大石县,特地赶来探望我,但天气渐凉,他们也该回去了,正好我出城办事就捎他们一段路。”
“呵呵,这样啊。”城卫探头朝车内看了看。
刘县丞非常老到地对城卫憨厚腼腆地笑了笑,嗓音也变了,“官爷好,给您添麻烦了。”
城卫看是三人,不禁皱了皱眉。
万老婆子和蓝嬷嬷都低着头。
玉树笑着问:“怎么?有问题?没事,如果你觉得有问题,我这就把车子赶回去,县令大人也见过我家这两个亲戚,让他看看也无妨。
第149章 计划进行中[1/2页]